第264章 建設農業大後方1(第2/2 頁)
了臨淄的張嶽,張嶽見他對自己的身體還是不放心,便推薦他來了北海。
恰巧北海的新太守王修的家族和他家也有交往,陳登在華佗確診無恙之後,又有心在這裡呆幾天,看看這先知的學院,這才剛好碰上了範規和齊程的一行人。
既然是預定的拉攏物件,範規也不再隱瞞,便把農業考察和規劃的內容告訴了陳登。
陳登二話不說,本著著典農校尉的職業道德,死乞白賴地加入到了考察的隊伍當中。
不過他的運氣也著實不錯,因為北海郡的農業條件,比起東萊,簡直要好得太多了。又位於黃河下游,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水資源豐富。氣候溫和宜人,四季分明,夏季溫暖溼潤,冬季寒冷乾燥。這種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
“哎!這麼好的地方,耕地規模還是太少了,還拋荒這麼多。”
齊程不知不覺在這裡待了十來天,這些天,已經繪製了很詳細的北海土壤水熱地圖了,她對著圖紙,無不感慨。
“再者你們這也太落後了,連個大棚都沒有——我跟你說試驗田一定要上大棚!”
隨著東海國版圖的確立,北海位於臨淄和東臨之間,臨淄是往東和往北的出口,也是陸地的必經之路,而東臨是海軍基地,海上的第一道防線。
這就意味著,北海此時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後方,負責提供糧食和輜重,供應北邊和東邊。
齊程把北海的耕地分為了三類,第一類是糧食耕地,位於水資源較好的地方,主要的作物是小麥、玉米、水稻和甘蔗。
“甘蔗是十分消耗肥力的作物,所以一般種甘蔗一季後會輪種其他作物恢復肥力,我這裡的方案是三年二蔗制……
“第一年春植蔗,第二、三年可以種玉米間種小麥、花生、西瓜、大豆等,哦,間種就是利用作物高低差,在種玉米的同時種不搶肥的矮作物。在第三年冬天便可以繼續套種甘蔗。種甘蔗的時候同樣可以套種大豆,因為大豆殼對土地肥力改善很大。”
“回頭用我選定的高產種子開展試驗田育苗,這裡也必須要有試驗田!”
“一年時間形成規模,三年時間徹底淘汰那些黃米和小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