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汽車工廠?(第1/2 頁)
第二件事情,小衙內拜託母親充當紅娘,趁著家丁民兵手裡有錢,給他們解決婚姻大事,甚至儘可能做到一妻多妾。
這是快速恢復榆林人口的唯一辦法,也是安頓人心,增加團隊凝聚力的快捷途徑。
因為太多的光棍漢和大齡剩女,不利於戰爭時期的基層穩定,還有經濟發展。
“這不好辦,很多寡婦只想著從一而終。還有朝廷好像規定老百姓四十歲才能……”尤賀氏面有難色。
“現在這個破年景,老百姓當良民不造反就不錯了,咱們不搭理那一套。”小衙內打斷老媽的話。
“娘,我想過了。以後大鳳二鳳生了孩子,就用她們本家的姓,續上她們家的族譜。”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人都可以用這個法子。”
旁邊大鳳二鳳的眼淚,雨點般流淌。對所有傳統國人來說,延續子嗣和家族傳承,是最重要的執念。
第三就是那個阿賽臺吉,可殺不可辱。他不用親自下井挖煤,就算當個臨時煤礦礦長,給予一定的優待。然後讓侯百戶抓緊時間勒索,看能榨出多少油水。
“讓他們都去挖煤太可惜了,把韃子收編過來做騎兵多好?”賀瘋子有不一樣的想法。
“舅,咱陝北不缺能征善戰計程車卒,有機會先留給鄉里鄉親。”
“如果咱們連家鄉人,都組織發動不起來,那些韃子就會在心底裡瞧不起我們。”
小衙內的真實想法,是強化自己的陝北基本盤,組建起類似朱元璋“淮西二十四將”、滿清八旗這樣的核心骨幹隊伍。
不是他排外保守,直到21世紀,都還有地域黑和地域歧視。人員太雜,不利於創業初期的隊伍團結和統一。
“好、好、好,都聽你的。你這孩子現在越來越囉嗦。”賀人龍打馬送別姐姐和王將軍去了。
尤世勇和杜老根,也按照事前的商量,開始各自分頭行動。
冬季的陽光,映照在西北的大地上,寒冷的空氣瀰漫著神秘和寧靜。山頭上的殘雪,反射著耀眼的光芒。
小衙內在虎妞和艾萬谷的陪同下,效仿教員,深入田間地頭做農業和社會調研。
“就算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咱米脂縣也很難支撐起,你們姜、高、唐、周幾大家族,蓋起如此豪華奢侈的大莊園啊?”
“還有民間俗語,常一千,艾八百,高杜各佔半條街。你們是如何在這麼貧瘠的黃土地上發家致富的?”
現代靈魂的小衙內,曾經在21世紀遊覽過祖國的大江南北。
他打死都不相信,米脂縣光靠種小米高粱,就能在明清兩朝,蓋起讓所有參觀過的遊客,都驚掉下巴的四大地主莊園。
如果只從建築遺址來看,江南魚米之鄉的明清園林,與米脂縣的地主莊園,只能算是平分秋色,並沒有絕對的壓倒性優勢。
穿越到明朝前,他從小就在爺爺的棍棒教育下,把北方傳統農作物幾乎都種了個遍,除了彌補口糧不足,根本就不掙錢。
即使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北方老品種的糧食產量,低的能讓人絕望,只比袁隆平爺爺高產水稻產量的零頭多一點。
“養牲畜啊。小麥、穀子、高粱的產量,都低於南方大米。只靠種地,我們肯定比不過南方。”
快樂的虎妞像蝴蝶一樣,在小衙內身邊飛來飛去。
“論手工業,我們沒有絲綢和瓷器,肯定也比不過南方。”
“但我們有耐粗飼,能負重,能長途跋涉的駱駝;有運輸的駝馬、拉車的挽馬、打仗用的戰馬、達官貴人騎的走馬;還有耕地的黃牛;普通百姓代步拉磨的毛驢騾子。”
“這些是江南水鄉沒有的,恰好最適合在我們這裡繁殖、飼養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