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明末小旗官小說 > 第115章 焦土政策

第115章 焦土政策(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戰場殺神從馬前卒開始我一個庶子,權傾天下很合理吧?我家有個電飯鍋戰國之燕歌一人:融合爛命華,哪都通之癲!海賊:開局獲得黑龍王果實穿越大秦,給秦始皇打暈塞麻袋裡四合院之大清洗爆兵百萬佔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斬神:開局三真同月令當我在火影成為空律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歷史穿越之我在明朝開藥房天啟新篇粉絲建言重塑大明JOJO:喬舟的奇妙冒險大明:治好病後,老朱求我去現代我打羅馬?真的假的?斬神:藍染模板,我將立於天上!娘子別怕,夫君助你成神斬神:我史萊姆,開局吞噬鬼面王

被奴隸牽進圈舍的母馬、母牛和母羊,給留守的孩子餵奶,併發出愉快的咩咩叫聲。原本尾隨牲畜的狼群,都被殺氣騰騰的明軍混編隊嚇跑了。

在遠方狼嚎的伴奏中,淒厲的竹哨聲突然響起,賀人龍帶領一隊人馬,殺奔馬廄並控制馬匹;孟喬芳指揮人數最多的騎兵,反覆衝擊、踐踏韃子帳篷,手持雁翎刀劈砍敵人;惠顯和劉延傑趁機控制牛羊駱駝的圈舍。

所有明軍騎兵的胳膊上,都綁有白布,用來識別敵我。山谷周邊外圍,還有呈散兵隊形的明軍,截殺任何漏網韃子。

這種小戰鬥已經沒有難度了。一回生二回熟的明軍戰兵,甄別並救治奴隸、抓緊時間飽餐、發洩荷爾蒙和休息,第二天就開始轉運人員物資。

冬季的行軍、隱蔽和戰鬥是極其辛苦的,但所有人都開始喜歡這種作戰模式。

人員傷亡少,收穫巨大不說,很多貧窮的明軍士卒,第一次把牛羊肉和各種奶製品,天天當成主食吃到撐。

以前可望不可及的羊尾巴油,現在多到,只用來做簡易蠟燭,或者塗抹在手臉防禦嚴寒。

保暖更不是問題。大號的羊毛帳篷、小號的單人牛皮帳篷,多到用馬拉雪橇往回運輸。繳獲來的各種皮毛,不光裹在自己身上穿,還能充當被褥使用。親愛的戰馬,也披上了不倫不類的羊皮襖。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皮毛牲畜?從古至今,中原農耕民族都是東亞草原民族,唯一和最大的買家。

因為韃子投降賤奴,明朝中斷了與他們的貿易往來,只能大量積壓在部落裡,無人問津。

混編隊裡那些長城沿線,飢寒交迫的明軍底層士卒,人生第一次吃飽穿暖。

按照戰前的獎勵計劃,每人回去後,最少也能分到五隻羊。至於朝廷的人頭賞?還是算了吧。大明士卒,對天啟和崇禎年間,幾次萬人規模的鬧餉事件記憶猶新。

為了激勵士氣,小衙內允許士卒們,在打下的營地裡,只要不欺負奴隸,可以胡作非為一兩天。目的就是讓他們渴望下一次戰鬥,這對很多正常男人來說,簡直就是福音啊。

士卒們終於理解,戰前鼓動大會上的宣傳:紅歹是為了這次偷襲北京,幾乎調動了所有滿蒙兵力。

兩次較大的戰損,讓他又不得不,再次從後方抽調兵力。這使得留守營地的韃子,越來越虛弱,竟然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

自從嘉靖朝的“馬太師”,馬芳將軍病逝,大明已經三十多年,沒有開展大規模的“搗巢”作戰,遊牧民族早已經鬆懈和遺忘。現在正好被混編隊,佔了大便宜。

那個鬼精鬼精的“尤十五”,還給大家解釋:現在是酷寒天氣,遊牧民族不會傻呆呆的把牲畜群,放在東北大平原上喝西北風,而是帶到地勢複雜的山區過冬。

大傢伙白天可以根據炊煙、成群的牛糞羊糞;晚上的狼叫狗叫,判斷和發現牧羊人的冬季牧場。

長城以北的多處山脈,可以讓我們盡情發揮。平原野戰?沒有十足把握,咱不學李陵,就留在山區裡面戰天鬥地。

既然出來浪,搶啥都一樣。

這天早上,惠顯和劉延傑負責外圍警戒,小衙內、尤十五、賀人龍和孟喬芳,每人帶領一支隊伍,拉開散兵線,在山野中發出巨大聲響,讓受驚的野獸,往預定的山谷中奔跑。

北部燕山樹木稀少,戰士們又藉助戰馬賓士,成功將近萬隻黃羊、野鹿,逼進一個盆地谷底,並形成包圍圈。

不允許使用強弩和火銃,所有士卒分成多個小隊,輪流騎馬衝進野獸群裡,只使用弓箭或者冷兵器,擊殺獵物不留活口。

對,混編隊就是要執行焦土政策,對這片屬於大明敵人的土地,進行涸澤而漁的破壞性殺戮。不管母的小的,統統殺死充當口糧

目錄
江山美人,從越王府開始拯救大魔王諸天當鋪:我的客人是穿越者!海賊之賺錢才是王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