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能抵百萬兵(第1/2 頁)
龍精虎猛的大才子,奉行“生命在於運動”的原則,終於累成煮熟的軟麵條。
心滿意足的姐姐們一邊給他做按摩,一邊答疑解惑:“年輕漂亮的姑娘,早就離開教坊司,到外面掙錢去了。”
“留下來的,都是實在無家可歸的大媽。”
“京城十可笑除了光祿寺茶湯、武庫司刀槍等,還包括這些教坊司婆娘。”
“小爺,我們以後真的都能學醫嗎?”
“當然!你們的學識才華,不次於翰林院那幫人。”
“除了治病救人,你們還可以做女賬房先生、女裁縫師、報社女編輯、工坊技師等。”
“總之,除了重體力活,你們以後都會有體面的工作。”
“以我的妻妾為例,除了懷孕大肚子,都必須有正式營生,各管一攤生意。”
“避免《金瓶梅》裡的無所事事、爭風吃醋,還能自食其力,正大光明的攢私房錢。”
“小爺,你收了我吧。”
“小爺,我也要……”
白天是歌舞彩排,晚上是專場封閉式招聘會。口試、面試、筆試和體檢一條龍搞定,這效率槓槓滴。
原本負責教化萬民的,禮部右侍郎周延儒,不甘心被別人搶去風頭,開始下套刁難。
還以為啥難題呢?不就是譜出媲美《秦王破陣樂》的曲子嗎?
小衙內用口哨吹上兩遍,才女姐姐們就能領會要領精髓。大家水乳交融、日夜切磋,默契度肯定不一般。
小聲合奏幾遍後,名為《天兵破陣樂》,實為《特斯河之贊》的超燃戰曲,提前四百多年震懾全場。
周延儒和他的狗腿子,還想找茬,說這曲子於禮不合。
但教坊司外面,擠的水洩不通的圍觀百姓,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叫好聲。
再看看不到二十歲的崇禎皇帝,還有他的年輕妃嬪,各個心情激盪、面色緋紅,彷彿被刺激到最高潮,只能把話嚥進肚子。
一支曲子哪夠?名為《漢人永不為奴》,實為《The Mass》的史詩級戰曲,讓周邊所有人窒息般的傾聽。
一輩子都是急性子的崇禎皇帝,在黃道周和劉宗周大人的推動下,更等不及了。
第二天中午,京營校兵場上,搭建起巨大的舞臺。這也是為了祭奠,英勇戰死的滿桂、孫祖壽等四大總兵,還有血灑疆場的大明士卒。
不顧錦衣衛都指揮使駱養性、東廠提督曹化淳的勸諫,年輕天子毅然帶領一眾妃嬪,到現場觀看演出。
為了皇上安危,他倆絞盡腦汁,心裡把榆林才子,大罵了不知多少遍。
早在前幾天的彩排階段,京城百姓就已經觀者如潮了。因為這是北京城第一次,匯聚三十年間,幾乎所有曾經當紅歌妓的大場面,還都是新詞新曲。
下午,以“大明軍魂”為主題的演唱會,正式拉開帷幕。
皇室人員,全在正對舞臺不遠的特製包廂裡;旁邊是文武百官;中間一層是精挑細選的錦衣衛和京營將士;遠遠的最外層,才是數不清的烏泱泱百姓。
歌曲《松花江上》、改編自《游擊隊之歌》的《東江鎮戰歌》,讓逃難的遼東流民痛哭流涕。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踏山河》、《黃河大合唱》,讓飽受戰火蹂躪的京畿河北百姓,各個感同身受、熱血沸騰。
《啊朋友再見》、《精忠報國》、《喀秋莎》等經典歌曲,讓無數大姑娘小媳婦的擇偶觀,第一次從喜好纏綿悱惻的才子佳人,轉向壯懷激烈的沙場英雄。
烏龜聽了,都能跑過兔子的大明戰曲《天兵破陣樂》、《漢人永不為奴》,把晚會現場氣氛,提升到最高潮。
無數將士和百姓,跟隨曲調,在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