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整改(第2/4 頁)
飲酒呢?”
許榮斌氣急敗壞地把酒壺扔到了一邊兒!
解士傑又陪著許榮斌待了一下午,天都快黑了,他竟仍沒有要走的意思!
許榮斌實在是沒有了辦法,便起身,跟隨解士傑一起去了縣政府!
隨著形勢的發展,村級民團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
各村忙活各村的,互不聯絡,互不干涉。遇到土匪強盜,各村管各村的,本村民團對付不了的,直接派人到縣城,然後便是等待縣裡派人去救援!
這種形式,對土匪的打擊力度較以前是增強了不少,但不管是從警力上說,還是時間上,仍是不夠!
為此,解士傑和許榮斌又開始商量,怎麼解決這些問題,能讓受災群眾更快的得到救援。
兩人經過幾天的研究,最後決定,再成立聯莊會!
所謂聯莊會,其實發源於清朝末年,太平天國時期。
當時是清政府為抵禦洪秀全的“拜上帝會”,而發起的一場運動。目的是讓老百姓聯合起來,抗擊太平軍的。
那場運動是一件讓太平軍非常頭疼的事情。如今,許榮斌又拿來用做抵禦匪患,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在民團的基礎上,附近的幾個村子聯合起來,組成聯莊會。聯莊會的成員,晝夜巡邏,防匪防盜,各家各戶,挨個搜查,使得土匪沒有藏身之地!
解士傑和許榮斌還動不動就搞個“清鄉”運動。這裡的“清鄉”運動,是指由縣政府領導的,集中肅清某個鄉鎮的土匪。
“清鄉”的物件,也是不定期地更換,根本沒有規律可言,讓人抓不住動向!
一旦決定了“清鄉”物件,縣裡直接派人,對這些村莊進行挨門挨戶搜查,絕不允許出現一個漏網之魚!
這種情況,就算有人想包庇隱匿,也很難做到!
這一運動,果然管用,幾次清鄉之後,錦縣當地土匪,徹底肅清!
1935年,是個值得記憶的一年!這一年裡,錦縣徹底擺脫土匪的困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華景象!
這一年,許榮斌又提出了“燒煙館,砸妓院”的治理策略。
一直以來,錦縣仍然流傳著那首“錦縣當地三大景”的歌謠:“抬頭是飯店,旁邊是妓院,後面藏煙館!”
這三大景,尤其是後面兩景,坑害了多少老百姓啊!多少家庭被害得妻離子散,多少人為它們流離失所!這些毒瘤不除,老百姓的生活難以安穩!
解士傑也是雷厲風行之人,與許榮斌配合默契。匪患已除,就把大部分的警力轉移到“砸碎三景”上來!
當然,這裡所指要“砸碎”的飯店,主要是那種魚肉百姓的,再有如“北方小城”的那種。
警察上門,查封這種“吃人”的飯店,將那裡囤積的糧食拿出,分給苦難的百姓。
錦縣官方,又運來大批的石灰,用於銷燬鴉片。大批鴉片被集中在一起,進行了銷燬!
那些煙館的老闆,聰明一些的,早就捲款逃到了別處,來不及逃跑的,被拖到了街上,接受民眾的裁判?
還有一些哭哭啼啼離不開大煙的煙鬼,也被推到了街邊兒,讓他們跟那些煙館老闆站到了一起去了!
那些妓院的老鴇,也被揪了出來!將她們的財產,分給受苦受難的女人們。
對這些女人,錦縣官方予以遣散。實在無家可歸的,將她們安排到一些廠子或者作坊裡。
對積極接受和善待這些女人們的工廠主或者作坊主,予以獎勵和政策支援!
這些舉措,簡直是大快人心!許多百姓,走上街頭,大聲讚揚解縣長的英明神武!
這一年,錦縣更是一個豐收年,棉花雪白如錦,穀穗碩大飽滿,就連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