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秣兵歷馬(第1/3 頁)
只可惜後來崇禎登基之後,東林黨抓住這個機會趁機唆使崇禎除掉了魏忠賢,從此籌集軍晌都攤派到了老百姓身上,加上小冰河期和天旱蝗災這些天災接二連三的降臨,導致百姓苦不堪言,最後全都造成反來了。
所以,大部份歷史學家都認為,如果魏忠賢不死,大明還不會那麼快滅亡。
第二件事情就是整頓兵馬。
此時,大明已經陸續收集整合了共有七十多萬兵馬,其中三十多萬駐守在各州城之中。還剩約四十多萬可以支配調動。
牛仁將這四十多萬兵馬分撥如下:
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各掌五萬兵馬,還有十多萬兵馬由左良玉這個兵部尚書帶領鎮守南京,隨時調遣支援各部。
軍事編制調整如下:
最低階士官為伍長,帶五個士兵,往上一級是隊長,手下共有五個伍長,總共約為三十多人。
然後再往上是小旗,手下共有三個隊長,總兵數為一百左右。
再上一級是總旗,手下共有三個小旗,總兵數為三百多人。
再上一級是遊擊將軍,手下共有三個總旗,總兵力約為一千左右。
再上一級是參將,手下共有四個遊擊將軍,總兵力約為五千人。
五千人為一個營,參將擔任全營最高指揮官。
參將之上就是總兵,總兵沒有固定統領多少個營,最多的總兵有五個營,總兵力達到兩萬以上。
最少的總兵只有兩個營,總兵力才一萬左右。
總兵之上便是五軍都督了。
其次就是兵馬調派了。
牛仁命左軍都督李佔春率本部五萬兵馬駐守西南,以防張獻忠。
雖然牛仁已派出使者去和張獻忠結成戰略聯盟,但也不得不留有後手,以防萬一。
命後軍都督於大海率本部五萬兵馬駐守東南,穩住大明後方,招撫鄭芝龍等部。
命中軍都督曾英率本部五萬兵馬進駐楊州,加固城牆,屯積糧草,隨時備戰。
命前軍都督王祥率本部五萬兵馬駐紮在楊州淮河岸邊,打造船隻,操練水師,防範清軍渡河南下。
命右軍都督楊展的五萬兵馬帶兵繞道山西,準備隨進配合張獻忠的部隊從山西攻入北方。
一切調遣安排妥當,牛仁便靜等時局變化。
一個月之後,探子傳來吳三桂投降清夷,引清軍入關的訊息。
兩個月之後,傳來北京城被清軍攻破,李自成率部逃往河南陝西一帶,集結兵馬,準備奪回北京。
三個月之後,禮部尚書出使大西歸來,帶回來令大明上下振奮的訊息!
張獻忠同意與大明結為軍事同盟,共同抵抗清軍!
雖然張獻忠之個人不太可靠,但至少是暫時穩住了西南局勢,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危機。
張獻忠就算再怎麼反覆無常,他此刻也決不會背叛大軍,幫著清軍來捅大明的刀子。
再怎麼說,大明與大西都是大漢政權,此時外夷入侵,自然會抱團取暖,共同對外抗敵。
五個月之後,李自成的大順軍被清軍全面擊敗,率幾萬殘部逃往湖北,至此,中原北方已盡入清軍之手。
直到此時,文武大臣方才明白半年前牛仁的一切調動是多麼的有先見之明!
不愧是洪武太祖皇帝啊!果然一切都料事如神,運籌帷幄之中!
又是一個月之後,探子傳來訊息,多鐸率領十萬清軍分兵兩路從亳州和徐州兩路殺往楊州方向而來。
多鐸是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個兒子,也是多爾袞的同母弟弟,滿州鑲白旗旗主,清初八大之一,也是清初名將之一。
訊息傳到南京,頓時引起極大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