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部分(第1/4 頁)
沒有什麼人表示不滿。
時人都認為這一次這麼多官員都不用掉腦袋,那都是沾了兩位國舅爺的光,如果要將這些官員斬首的話,那麼兩位國舅爺也活不下來,因為皇上不能自己打自己耳光,兩位國舅爺可是主謀主犯,這主犯都不用砍頭,從犯的反而掉了腦袋,那朝廷的律法還有什麼威信可存?所以要不死,就大家一塊不死了。
只是這個時代大家還停留這一種認識,天下都是皇上一個人的,皇上想這麼樣就這麼樣,其他人就是有不同的意見,那又能怎麼樣呢?
第十章:扶桑行省(七)
史稱“雙國舅案”告一段落,時間也已經走到了崇禎十五年底。
這一年朱影龍最擔心的就是歷史上的黃河在這一年決堤,不過幸運的是它並沒有如期的發生,因為這些年,朝廷治黃的力度是越來越大,原先規定3年一小挑,5年一大挑,定期疏浚。但至萬曆以後,黃河水利就無法維持了,導致河床淤積越來越厚,河堤經常決口,造成了嚴重損失。
自朱影龍登基以來,就一直注重全國的水利工作,因為水利關乎著老百姓息息相關的農業,沒有糧食,百姓就會捱餓,飢餓會導致什麼,這個問題恐怕有點腦子的人都會明白,明末農民為什麼會起義?這就是一個“餓”字,沒有吃的,就只能去偷,去搶,這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辦法,而水利不僅關乎糧食的生產,也關係著百姓的生命,黃河雖然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但是這條養育了幾千年中華兒女的奔騰不息的河流卻每每都會給她的孩子帶來滅頂之災,那是因為她的孩子不爭氣,要懲罰她們,所以朱影龍一上臺就決定要好好的安撫這位偉大母親的脾氣,讓她和和順順的繼續哺乳撫養她的孩子!
朱影龍挑選了水利專家袁應泰做了這水利部的尚書,這位水利專家本來應該死在了遼東戰場之上,不過最終僥倖還是活了下來,具體因由朱影龍自己也搞不清楚。因為朱影龍來到這個時空地時候,他應該早死了,但是他卻沒有死,這就非他所能知道了,他這一翅膀,蝴蝶效應居然還能影響到過去,真有些不可思議!
朱影龍提出了“治黃保運”的指導思想和“將河道運道一體。徹首位而合治之”的治黃方針,治河必須從全域性和長遠的利益出發。切忌目光短淺,就事論事,不從根本上治理。如果“今不為一勞永逸之計”,而是東決東堵、西決西堵。不僅“年年築塞、年年潰敗”。更貽誤時機、勞民傷財。他提出,不治黃患而確保運道暢通是不可能的,只有“治黃”,才能“保運”,袁應泰將這種河、運一體綜合治理的理論和實踐,取得了極大的成功。
袁應泰學有所長,上任之後如魚得水,在治河過程中,堅持“因勢利導”原則。勇於開拓,大膽創新,既能吸取前人地治河經驗,又能開拓前人沒走過的路,創造了一系列嶄新地治河方法。林雷比如他創修了減水壩。以備訊漲溢洪;在臨水堤外修坦坡。以消減洪水對堤岸的衝擊。在他的指導下,發明了用推測土方的辦法推測水方。將河水地橫切面乘以河水地流速,得出水的流量。這種測水法,本來後世治黃名家靳輔發明出來的,但是現在卻提早出現了,有意思的是,這個靳輔還成了袁應泰的學生。
靳輔是遼陽人,大明收復東北攻破遼陽後,靳輔一家當時隸屬八旗漢軍鑲黃旗,因此就成了明軍的俘虜,因為治黃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些個俘虜就成了廉價的勞動力,靳輔一家也就分道了袁應泰手下,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袁應泰發現了這個聰明地小蘿蔔頭,因為靳輔是漢人的身份,雖然是俘虜勞工,但只要捱過了三年就可以獲得自由,成為合法的公民,袁應泰就沒有什麼顧忌,將靳輔收在身邊,悉心教導,並推薦他去府學讀書,日後果然成為一代水利專家!
起先袁應泰只是按照自己主管的想法,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