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第1/2 頁)
其實新皇猜錯了,他們伊春軍團是併吞了他們派去的一半的朝廷大軍沒錯,但經過挑挑揀揀,只吸收了兩萬多戰士進入後備軍,其餘的,都讓他們卸甲歸田了。都四五十的一把年紀了,還出征什麼啊?他們伊春軍團,超過三十五的都很少了,超過三十八的,壓根就沒有。四五十歲了,就留在後方幹活吧。
攝政王也沉默了,心中不無嘆息,當初怎麼就讓對方坐大了呢?
新皇和他說,「而且你要記住,世界上沒有絕對忠誠的軍隊,當他們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就會人心思變。」後面這點,新皇叮嚀得很認真。
攝政王:也就是說,他們六十多萬的大軍竟然不一定靠得住嗎?
「皇上,咱們能不能讓北戎那邊出手?」攝政王問,沒有希望就給他們創造希望啊。反正這種事,一回生二回熟,已經做了一次了,也不在乎再來一次。
新皇搖頭,「北戎的大汗是個老狐狸,不見兔子不撒鷹的,沒有南蠻的阿各里好糊弄。」
新皇沒說的是,他還有另一層擔憂。
姚春暖解決了王朗後,和後續大部隊匯合時,才知道新皇派了使臣前來,然後對方就是他們的人給扣下了。
聽到對方的來意,將領們都興奮了,劃州而治啊,他們竟然做到了讓朝廷低頭,提出劃州而治來止戰的提議。而且朝廷一下子割讓兩州並涼州三郡,不可謂不大手筆。如果這事能成,他們都能分潤到功勞呢。
所有人都佩服地看向姚春暖,沒辦法,在大將軍失蹤的前提下,朝廷的讓步,很大程度是因為她,是眼前這個非同尋常的女子,帶領著他們,建立了這一份基業。
在眾人都興奮不已之際,姚春暖心中卻滿是嘆息,她看明白了新皇這麼做的用意。
新皇長於大勢和平衡,從他們和朝廷的屢次交手中,新皇都有十分正確的預判,決斷也非常果決,甚至做了好幾次壯士扼腕的決定。現在回頭去看,都是極為正確的,如果成了,便能以較小的代價,止住事態的惡化。
從這些看來,新皇不失為一個合格的帝王。難怪在原著中,大梁王朝在他的治理下,還能堅、挺百年,都是他的功勞啊。
可惜,伊春這邊,姚春暖和他一樣擅長大勢。
新皇這次劃州而治然後止戰的提議也是,新皇直接割讓兩州三郡,魄力不可謂不大。
但是,從來沒有造反只造一半的,造一半的反,都是不長久的,故而,即使新皇做出很大的讓步,姚春暖都不準備答應。因為對方答應給的冀州、幷州、涼州,於他們而言並不難取得。
大廈將頹,這是大勢,他阻止不了的。
另外,姚春暖還得了一個訊息,新皇的龍體是真的不好了,壽命沒有多久了。
對此,姚春暖並不意外。新皇還是太子的時候,身體就一直不知道好的。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治理江山是很費力的,需要很多的精力和體力,特別是這個江山還千瘡百孔的時候。新皇真的是燃燒生命在挽救大梁皇朝。
「姚大人,我們要答應和談嗎?」在場的將領,有人忍不住問。
不少人在心裡覺得,在割讓兩州三郡的前提下,和談也不是不可以。
姚春暖看到有不少人意動,他們對統治了華夏兩百年的大梁王朝是有敬畏的。嗯,這麼說吧,大梁王朝雖然糜爛,但是餘威尚存。這些將領們之前都是土生土長的大梁人,儘管如何乾的是造反的大業,但內心深處,還是不自覺地期望著對方的肯定的。而新皇代表了整個國家,他的肯定,難免讓人飄飄欲仙。
但姚春暖卻不會,「不,我不準備答應。」
吳總管、潘步儀、周玉樹、戚應善等人都不由得看向她。面對這麼大的誘惑,她竟然拒絕得那麼乾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