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 唱片公司,達成合作(二合一)(第1/4 頁)
慶祝完了香江迴歸,曹軒就一頭扎進了尋找唱片公司合作的奔波當中。
1997年,數字音樂還未興起,唱片正由磁帶慢慢向光碟過渡。
華語樂壇基本是寶麗金、華納、貝塔斯曼、百代、索尼、滾石等幾大唱片公司的天下。
這些大型唱片公司,在華總部多設在臺省和香江,公司的簽約歌手主要以港臺歌手為主。
但隨著近兩年內地歌壇興起,他們也瞄上了大陸的音樂市場,開始陸續向大陸進軍,和不少內地知名歌手簽約,搶佔地盤。
比如和曹軒相熟的劉喚,目前就在和索尼積極接洽,寶麗金和華納也向其投過橄欖枝。
其他大陸知名歌手,基本都被挖過牆角,很多人都頗為心動。
畢竟大型唱片公司的渠道資源是非常優厚的,甚至可以讓內地歌手殺向如今娛樂圈的中心——港臺地區,乃至擴充套件到整個東亞。
寶麗金一手挖掘出來的天后王非,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時間,內地眾多唱片公司風聲鶴唳。
97年,內地本土唱片公司並不算少,零零散散加起來差不多60家左右,主要分佈在京城、魔都、廣市等大城市,特別以京、廣尤甚。
拋開一些皮包公司和不成氣候的工作室,真正能正規運營發售專輯唱片的大概在35~40家左右。
其中,京城有14家。
風頭最勁的唱片公司是【正大國際】,他們在前兩年推出了唱《祝你平安》的孫悅,今年又和在青歌賽火的一塌糊塗的滿文軍簽約。
去年由“矮大緊”牽頭成立的【麥田音樂】也聲勢不小,推出來的朴樹和葉蓓,目前都是歌壇比較人注目的新星。
正大和麥田之外,還有幾家唱片公司實力不弱,旗下基本都有幾個一二線歌手坐鎮,算是大中型唱片公司。
而這些唱片公司下面,就是小型唱片公司。
小型唱片公司大多都沒有獨立包裝歌手的實力,頂多籤幾個新人刮彩票。
他們的主營業務,更多的是和獨立歌手合作,製作歌曲、宣發銷售、版權管理等等。
曹軒主要找的就是這種小型唱片公司。
當然,那些大中型唱片公司他也去了,結果毫不意外,對方不是予以拒絕,就是想和曹軒籤經紀約,而且條款非常苛刻。
在網路還未興起的年代,歌手要紅,一般都要依託電臺、電視以及媒雜誌媒體這幾個宣傳渠道。
而這些渠道資源,大多都是被那些大中型唱片公司壟斷瓜分。
唱片公司手裡捏住命脈,在與歌手之間關係中,自然而然的佔據主導地位。
成名歌手還好,而未成名和新人歌手,因為要完全依託唱片公司的資源,根本沒有什麼話語權,只能任唱片公司隨意擺佈差遣。
拿曹軒從那些大中型唱片公司得到的合同舉例,差不多等同於賣身契。
合同年限沒有一份是低於5年的,10年以上是比比皆是,專輯、商演以及其他各類收入,歌手能拿到的佔比只有5~10,極少數才是10~20
甚至還有的唱片公司,直接不給歌手任何分成,光發工資。
底薪每月500,包吃住,並且沒有其他任何附加條款,比如工資逐年增加,獎金績效,作出成績更換優厚合同等等。
換言之,萬一有歌手紅了,只要唱片公司不給加薪,就是紅到一線,照樣每月拿500。
得虧時代變了,不然通通都得掛路燈………
………
對於這種賣身契式的壓榨合同,曹軒是絕不會籤的。
所以他只剩下一條路,找小型唱片公司合作,自己出單曲。
經過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