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遊客守則》分析(中二)(第1/2 頁)
【10】
【觸犯以上任何一條、並發現自己正處於迷路狀態、和其他熟人走散。】
【立刻在一刻鐘內找到最近的飲料店,告知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售貨員(如果看見黑色工作服的售貨員,不論對方說什麼都假裝沒聽見)。】
【藍色工作服的售貨員會馬上將您帶到獅子園區的工作通道,獅子不會襲擊您,躲到假山後面。】
【等所有白獅子開始吼叫後,工作人員會帶您離開園區,但需要確認對方的工作服是藍色。】
【家人朋友會在獅子園區門口等您,之後立即離開動物園。】
從第一部分可以看出,當觸犯規則之後,自己就很有可能會受到“汙染”,導致認知出現偏差。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自己並不想,也很有可能會與同伴走散,變成“獨自一人”的狀態。
而從前面的規則可以得知,在動物園中,“獨自一人”是相當危險的。
同時也說明,動物園中的“汙染”,或許恰恰就是從使人“脫離人群”、變成“獨自一人”為。
接著是第二部分,第一個關鍵詞——“一刻鐘”。
這或許就意味著,從“脫離人群”開始,能夠獲救的時間只有“一刻鐘”。
然後就是“藍色工作服的售貨員”和“黑色工作服的售貨員”,也解答了之前對工作人員產生的疑惑、對工作人員進行了區分。
很明顯,“藍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能提供真正的幫助,“黑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則恰恰相反。
第三部分,可以信任的“藍色工作服”,會將人帶到獅子園區。
這也就說明,獅子園區是解決問題的一個辦法,但需要有工作人員帶領。
獅子不會襲擊人,應該不是因為訓練的好,而是因為獅子是站在人類一方的。
而“假山後”應該就是一個“安全區”,因為“獅子不會襲擊人”,所以很顯然是在躲避別的東西。
至於這個東西是什麼,或許是“汙染的源頭”,或許是“兔子”,反正肯定不是什麼好東西。
第四部分,“等所有白獅子開始吼叫後”,工作人員才會帶離,說明“白獅子吼叫”是一個訊號,或許是成功驅逐或是壓制了“汙染”。
當然,“驅逐”顯然不太可能,否則動物園不需要整這些花裡胡哨的了,應該是“壓制”更有可能。
然後,在被帶離的時候,同樣也要注意工作人員的衣服顏色,這就更加說明,即便是“白獅子”,也不可能驅逐汙染。
在這種情況下,“黑色工作服”也依然有可能出現,必須要保持警惕。
最後,第五部分提到在被“藍色工作服”帶離後,家人朋友會在獅子園區的門口等待,這或許是因為園區內有專門通知的緣故。
但也有一種可能,在一個人被“汙染”後,家人朋友可能也同樣意識不到他的消失,只有當受到的“汙染”被“壓制”之後,親人朋友才能順利匯合。
最後一句話的“儘快離開動物園”,也同樣說明著,“汙染”並沒有真正消失,隨時都有可能再度出現。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自然是儘快離開。
結論:
1、汙染最初期,被汙染者很可能會自動離群,且不會引起家人朋友的注意。
2、從受到汙染開始有“一刻鐘”的安全時間,需要在這個時間內儘快找到工作人員。
3、工作人員暫時可分為“藍色工作服”和“黑色工作服”,“藍色工作服”能提供最大的幫助,“黑色工作服”則相反。
4、獅子園區的白獅子是“友方”,吼叫聲或許能夠壓制“汙染”,幫助被汙染者脫險。
5、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