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有償新聞(第2/2 頁)
炮紀實”的新聞專稿。
他們也是沒有辦法,西法黨、周延儒和武清伯把持的老京報,專門跟混編明軍過不去,肯定不會發這些正面新聞。
而從宮裡傳出來的確切訊息,年輕天子每天必讀《新京報》。也就是說,只要自家兒子靠打炮上了報紙,就能被皇上看到。
於是乎,鐵軌越鋪越密,工匠們日夜不停,加班加點的趕製臼炮。
但事態的走向,開始不受控制了。
年輕氣盛的張世澤率先表示,光是一個傻大憨粗的炮筒子咋行?必須想辦法雕刻精美圖案,還要有我家的字號、銘文才行,否則怎麼有紀念意義?怎麼當成傳家寶?
好吧,有錢就是爺。這種高階、高價的私人訂製模式,迅速在勳貴高官子弟中間,蔓延風行開來。
新任鑄炮官王宏宣,不得已住在作坊裡,監督工匠們,晚上打著燈籠連軸幹。
數錢數到手抽筋的《新京報》,現在幾乎變成了,表彰打炮英雄的軟廣告。
不差錢的幾位國公爺,甚至為自己孩子,花巨資買下專版特刊,起訂量都是五萬份打底。
據說是要送到南直隸,乃至全大明,給孩子揚名立萬,重振祖上雄風。
曾經都是名妓的記者姐姐們,也是感慨萬千。自己當年靠才藝和皮肉,掙這些官老爺的銀子。現在靠一支筆,還能繼續賺他們的錢。
看到越來越多的富家大戶,像春遊一樣,到盧龍縣城外面看熱鬧。
河北地頭蛇馮銓和白養粹,靈機一動,勾結薊遼總督劉策,幹起了出租城外地皮的臨時生意。
為了提高租金,他們三個打著為外孫掙奶粉錢的名義,哄著小衙內在炎炎夏日,穿上錦衣衛禮儀用的錚亮甲冑,再騎上高頭大馬,在租客面前裝逼作秀露露臉。
看到傳說中陣斬濟爾哈朗、帶領幾十人,就敢千里搗巢的少年英雄真人,那些粉絲,尤其是女粉絲們,各個激動的如瘋如魔,發出能嚇死人的高音。
小衙內也萬萬沒想到,明朝的社會風氣竟然如此開放,與過去宣傳的,封建禮教壓迫婦女,好像不沾邊。
幾個女人就敢在路邊的大樹下,把裙子脫下來,遮擋在外面,絲毫不顧及路過的行人,就在裡面吃喝玩樂。
喝得酩酊大醉的她們,回家時不慎從毛驢上摔下來。家裡人把婦女抱回家,竟然不以為然。
喜歡明末榆林小衙內請大家收藏:(www.630zww.com)明末榆林小衙內【630中文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