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初至油坊鄉(第1/3 頁)
“油坊鄉,原名清河鄉,蓋因佐近一條河得名。”
“顯慶年間,屆時天皇大帝尚在位,鄉中老農忽覺本鄉土地極宜種胡麻,鄉民遂多改種胡麻榨油做生計,自此改名油坊鄉,時人謂之清河油坊鄉是也。“
“本鄉產得好胡麻油,莫說附近鄉里,便是在那廬陵縣城,也是極有名!”
一路上,老管家於慶熱情地給李南和觀雲僧兩人介紹起油坊鄉的風土人情起來,倒是讓李南對於油坊鄉瞭解了個大概。
按照於慶的說法,油坊鄉因為附近的土地極為適合種芝麻,所以榨油賺了不少錢,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地方,不少的女人都想嫁到他們那邊去。
透過這段時間各種明裡暗裡的套話,李南總算是對他最關心的唐朝的戶籍制度有了個大概的瞭解。
唐朝四家為鄰,五家為保,百戶為裡,五里為鄉,再上面就是縣,府,州,道。如果說他之前穿越而來的那個村子只能算是裡管轄下面的一個村子的話,這個油坊鄉,已經是後世鄉鎮級別了。
在唐朝,雖然有鎮這個說法,但是跟後世的鄉鎮不太一樣。鎮這個級別是很大的,用來特指局面不是特別安穩,只用軍隊來羈縻坐鎮的區域,簡單來說,就是軍管區域,屬於節度使制度興盛後的產物。所謂安西四鎮,其實面積堪比唐朝好幾個州。
古人用字都還是很講道理的,正因為因為統治力薄弱,行政力量難以劍及履及,才需要軍隊駐紮去“鎮”嘛。
來油坊鄉看看的主意是李南定的,他也知道此時女團尚未成型,不宜出現在唐人面前。但是他一來想試探唐人對於女團傳綸音這種事情的態度,以便收到反饋後及時改進。女團遲早都要面對這些,先拿一個鄉試錯總比在一個通都大邑滿是見過世面的讀書人的地方試錯要安全些。
二來是他們在野地裡行走多日,女團也需要交易補給,他也想給自己和藥娘置辦一身行頭,總不能一直穿著皮鞋休閒褲吧,特別是藥娘,連雙鞋都沒有,李南每天看著藥娘赤腳踩在各種石子土坑裡,都替她覺得肉疼。
不過藥娘走得很輕鬆,似乎她覺得官道平整的土地比她之前在山裡遍地荊棘毒蟲的道路不知好了多少也就是了,但是李南還是想送她一身新衣服一雙鞋,免得她每次看到女團小姐姐身上的華麗衣裙就自卑地低下了頭。
三來是李南覺得此地無非一個鄉鎮而已,派人去縣城要一天一夜才能往返,就算自己這邊被人看出破綻,那些改成沙彌尼的女侍衛也有足夠的武力和能力逃跑或者反抗。
總之,去油坊鄉這個行為雖然有些冒險,但是利大於弊。
關於以上種種,李南給春十三娘和觀雲僧講過之後,兩人都表示無異議,反而讚歎郎君放在古代就是蕭何一流的人物,端的心細如髮。
急急忙忙行走了半日,天色快黑之時,李南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油坊鄉。
額——站在油坊鄉唯一一條大道上,李南表示這一切還是沒有逃出他的心理預期。
因為之前村裡那糟糕的環境,所以李南也對油坊鄉的環境抱多大的希望,當看到真正的油坊鄉的時候,李南還是覺得比自己想的情況要好一點。
雖然也不多就是了。
街邊都是低矮的房屋,不少房屋都是木頭屋頂上搭茅草,瓦房很少,有點像後世日劇裡看到的那種老式房子,看著都十分破舊,不少還有被火焚燒過的痕跡。不知道是哪年遭到火災後重建的,李南看到好幾棟木屋都是新舊木料摻半,且不少木料都是焦黑的。
街上依舊很髒,塵土少了很多,也有青石板鋪路,但是隨處可見人和牲畜的糞便,在和煦暖風吹拂的春日裡,味道也是不小。
跟村裡不同,街上有兩間獨立的小房子,據說就是公廁,騎在馬上的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