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蓮花觀(第1/1 頁)
宋代朱熹之後,理學思想日漸深入人心,到了明代更是達到了一個高峰,一個未出閣的女子想要獨自出行,怎麼也是無法辦到。
那時節,一個死了丈夫的女子,如果不一輩子守寡混個貞潔牌坊,十里八鄉的鄉親們都會對她另眼相看。可憐當時婦女,即使不想守寡,可是礙於社會現狀,也無可奈何。
不光民間思想愚昧如此,官方對貞潔烈女也大為推崇,貞潔牌坊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一人守寡,全家不餓。
何為一人守寡,全家不餓?
如果守寡的婦女被立了牌坊,全家都會得到官方的表彰,並且拿到一筆銀子,從此生活無憂。可憐可嘆,這卻苦了守寡的婦女們,沒人管她們心裡是何想法。各地政府也以立了多少貞潔牌坊為名向中央彙報,以得到中央政府的表彰,展現自己政績。
時人針對明朝守寡婦女流傳過一個故事。
一個死了丈夫的女人,一天晚上被婆婆叫到了跟前。婆婆跟她說,你不必守寡,也不必在意人心,年紀尚輕,不如改嫁去罷。兒媳不解,問為何您守了一輩子的寡,也被立了貞潔牌坊,反而勸我改嫁?老人不語,拉著兒媳走到了臥室,指著自己枕邊一個袋子說,你看。兒媳不解問道,這是何物?老人拿起袋子往地下一撒,瞬間屋內滿地都是黃豆粒子。老人問她的兒媳,你知道有多少顆嗎?兒媳搖頭。老人繼續說道,一共有兩千三百七十二顆,每當我一個人晚上夜不能寐之時,我就在屋內撒滿黃豆,然後一個一個撿起來,撿完後一身汗,天也大亮了。兒媳聽後臉紅了起來,低著頭小聲說,媳婦兒知道了。
到底兩千多的豆子能不能一夜全部撿完,並且毫無遺漏,這個誰也沒試驗過,也不清楚。但這並不妨礙這個故事想要傳遞的資訊。張壽妹妹從小就聽家裡一個長輩跟她偷講這個故事,所以銘記在心。
既然當時人對女性的看法偏頗,更何況是一個未出閣的姑娘了,想一個人出行簡直是個難事,到底該如何是好?
想到此處,張壽妹妹又猶豫了起來,放下收好的包袱,陷入沉思。
她想到了離家西去五里不遠處有一座破舊的道觀,名叫蓮花觀,觀內原有幾個年輕道姑,本來觀內香火旺盛,也極為靈驗,但恰好遇到災年,顆粒無收、土匪橫行,漸漸觀內就蕭條起來。原先常去觀裡的一些達官顯貴子弟由於害怕土匪,不再敢去了,於是觀內一日不如一日。
沒了香火錢,時間一久,道姑們各自四散而去,蓮花觀成了空殼子,偶有一些過路的路人經過過夜,其外再無人涉足。
既然如此,張壽妹妹計上心來。不如今晚,趁著夜黑風高,神不知鬼不覺地潛入蓮花觀,沒準當初道姑走得匆忙,說不定就留下了一身行頭。我正好喬裝打扮,再祭拜家人上路也不遲,這樣對我來講也算是安全,免得路途之上受人白眼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