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九章 中學生數學競賽(第1/2 頁)
莫德行是羅天佑“春蕾助學行動”的受益者之一。
他家住在桂省的十萬大山裡,除了父母、兩個妹妹,還有年僅五十六歲就已步入風燭殘年的爺爺。
上初二時,父親因病去世。辦完喪事後,家裡就像被水洗過一樣,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班主任韋明見莫德行自從請假回家奔喪後,便再也沒返回學校,心裡十分焦急,親自步行三十多公里山路,來到莫德行家探個究竟。
在莫家四面漏風的土坯房裡,莫德行的母親向韋老師訴說了家裡的困境。甚至說到,招待老師的米飯和肉都是從鄉親家借的,他們只能天天啃地瓜和野菜。
韋老師尷尬地放下手中的碗筷,趕了一天的路,不知不覺多吃兩碗,怪不得莫家兩個小女孩一直眼巴巴地盯著自己。
莫德行跟老師說,自己馬上要去羊城打工。父親過世後,自己作為家中的長子,唯一壯勞力,必須接過父親撂下的重擔。
韋老師聽到學生的話,心裡十分的酸楚。眼前的學生不過十三歲,還是一臉的稚氣。
他打斷了莫德行的話,從口袋摸出一份被汗水浸溼的通知,告訴他,“你不用去打工了,省裡即將舉行千山初中生數學大獎賽,只要你能進入前十,便能拿到一萬元的資金。“
當然,如果莫德行拿獎,作為他的數學老師,韋老師同樣能得到五千元的資金,這筆錢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韋老師四年多的薪水總和。
“德行,你的學習這麼好,每次市裡統考,成績都排在前十,尤其是數學,常常是滿分。如果參賽,獲獎的機率很高。現在去打工,萬萬不可啊。”
“市教育局已經把你列入參賽名單,只要是能拿獎,還愁沒錢吃飯讀書嗎?連你家裡人都能過上好日子。“
天啦,一萬塊呢,村裡最富的村長家,恐怕也拿不出一千元的現金吧。
韋老師的話,像黑夜中的一盞孤燈,照亮了莫德行迷濛的前途,也讓莫家人重新看到了新的希望。
打工肯定是不會去了,趕緊回學校吧。莫德行在一家人火辣辣的目光注視下,跟韋老師回到了學校。
桂省的千山杯初中生數學大獎賽還沒開始,電視臺和報紙的記者們便提前忙開了,他們深入各個學校瞭解選手們情況,長篇累牘地報道他們的學習事蹟。
桂省電視臺的談話節目找來許多教育專家,他們對熱門選手進行逐一分析,預測考題,甚至排出英雄榜,忙得不亦樂乎。
這些行動的背後,自然少不了千山集團策劃的影子。羅天佑將集團公關部全派了出去,在公關部同志們努力下,素來籍籍無名的學生競賽竟然成了全民關注的新聞熱點。
一些企業從中嗅出了商機,他們紛紛找到賽事組辦方,請求成為贊助商,要為賽事提供資金、實物和相關服務等。
還有一些企業,乾脆找到學校,直接給選手們提供支助。韋明老師就接待了好幾波這樣的企業代表,這些企業,有的生產文具,有的生產書包,有的生產衣服,有的生產營養品……
到了週末,莫德行把企業贊助的現金、文具、衣服和牛奶等統統帶回家。
兩個妹妹樂呵呵地喝著牛奶,看著母親在廚房裡忙碌,嚷著要重回學堂,將來跟哥哥一樣,成為比賽選手,為家裡賺更多的錢。
到了正式比賽這天,全省沸騰了。莫德行一家被請到了韋老師家,全部守到他家十四吋黑色電視機前。
賽場所在的中學被鋪天蓋地的廣告覆蓋,電視臺的鏡頭下,選手們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地邁入賽場。
羅天佑、劉碧瑤和劉小露等人出現了,他們在省教育局的領導們陪同下,坐在省體育館高高的主席臺上,一群手捧鮮花的小妹妹在臺下跳舞,看臺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