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2/5 頁)
士卒:“某使汝等延請太史將軍,因何故還捆綁前來?可有如此請人之法?”遂親自解開太史慈身上的綁繩,又將自己的錦袍相贈,然後延請入帳把酒言歡,說道:“吾素知子義真丈夫也。然劉繇愚蠢短目之輩也,不能用公為大將,以致有此一敗也!”
太史慈心中知道孫策這是對自已動了招攬的心思,然而目前劉繇死活不知,到底該當如何?他太史子義心中頗為煩惱,遂問道:“但不知劉使君如今何在?”
“幾番交戰都沒有發現劉公!想必劉公或以投他往,抑或在戰中殉落。如此兩種可能,都已經無法約束公之所為也!不知公尚慮何事?”孫策回想起來打到這時,很長時間沒有看到劉繇了。
太史慈見孫策待己甚厚,遂請降。
*太史子義投降的情節基本上是按照歷史正史或者演義、野史中的故事進行描述的。只是裡面的其他人物進行了調換,多少有一些出路。那麼下來將要進行描述的是太史子義和孫伯符之間信任,和約定。這部分孫策崛起將要更多的進行描寫。討伐嚴白虎、王朗等等史實中有的要寫,沒有的更需要新的構思進行描述,給大家一個新的看點。劉繇本來應該歸屬於劉表,才是歷史上的痕跡。但是主人公穿越了,就已經註定要改變歷史了。下面再有如此情況,咖啡還會一如既往的在書中告知大家……
第210章 日上三竿應承諾,虎望江東霸氣升
第210章日上三竿應承諾,虎望江東霸氣升
上文書講到孫策依照周瑜的計策捉拿住了太史慈。太史慈見孫策待之甚厚,遂投誠於孫策。
孫策抓住太史慈的雙手笑著說道:“神兵亭相戰之時,若是公擒獲住我,還相害否?”
太史慈早在心中有些惺惺相惜之念,遂笑著不知可否的說道:“未可知也!”言畢,二人相識大笑。
孫策遂延請太史慈入帳,邀之上座,設宴款待。太史慈稍事酒菜,便置杯而起,向著孫策深施一禮,言道:“劉使君新敗,士卒離心。某欲自往收拾餘眾,以助明公。不識明公能信慈乎?”
孫策遂起身還禮,言道:“此誠策所願也。今與公相約如下:明日日中,望公引兵來還!”遂舉酒相敬。
太史慈亦回位拿起酒樽,飲罷,應諾而去。
孫策麾下諸將見太史慈提槍綴馬離營而去,紛紛上前勸諫:“主公,太史慈此去必不來矣!”
孫策笑著說道:“子義乃信義之士,必不揹我。”眾皆不信。
太史慈離開涇縣,往復於曲阿、秣陵兩地。
太史慈隨行十餘員親隨中有當日隨同其一起大戰孫策的小將高義上前獻計:“將軍此番離開孫策軍營,豈不是魚龍入海、虎入山川乎?”
“賢弟此言差矣!我等生於天地間,焉有不重承諾之理?”太史慈義正言辭的說道,“吾觀孫伯符乃是成事之主。昔日聽聞其父文臺公便是江東有名的虎將,其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威服江東,廣交豪傑。你我兄弟能夠追隨於此人,定然不會有差錯。且隨某著急舊部,一同與孫伯符共謀大業!”
言畢,遂策馬前行。
高義見太史慈心意已定,緊催戰馬趕上,又獻言說道:“不如我們分兵兩路:末將同幾名兄弟去秣陵,將軍一路去曲阿。只要將軍守了時辰,趕到秣陵。小將帶著兄弟們隨同將軍一同應約,豈不更好?”
太史慈聞言甚喜,遂兵分兩路。高義引領四五人去了秣陵,太史慈帶著一隊去了曲阿。收攏士兵本就不是那麼好做的事情,豈有一天半日便可完成的?何況太史慈在劉繇軍中威望甚微?早有殘兵躲於鄉下,哪裡肯出來?
再說孫策這一邊。程普等人次日一早起來就聚集在孫策的營帳之中等待太史慈的歸來。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認定了太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