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甲午戰爭(第2/4 頁)
擊。“操江”號在敵人的猛烈攻擊下,很快就失去了抵抗能力,被劫走。“廣乙”號也不幸中炮,身受重傷。而“濟遠”號則在艦長的指揮下,奮起反抗,發炮還擊。
與此同時,運兵船“高升”號也遭到了敵人的挾持。船上的清軍士兵們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毫不畏懼,寧死不屈。他們高喊著口號,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高升”號在敵人的炮火中沉沒,無數的生命葬身海底。
就在同一天,日軍還進犯了駐守朝鮮牙山的中國守軍。面對敵人的突然襲擊,中國守軍們奮起抵抗,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最終還是陷入了困境。豐島海戰後,清政府在全國人民的強烈呼聲下,被迫於1894年8月1日對日宣戰。一場決定東亞命運的戰爭,正式拉開了帷幕。
1894年9月15日,日軍對駐平壤的清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中國士兵和平壤人民並沒有被敵人的強大氣勢所嚇倒,他們奮起抵抗,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鋼鐵長城。
守衛平壤東門和大同江左岸的馬玉昆部,面對敵人的一次次衝鋒,毫不退縮,他們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和出色的戰鬥技巧,多次擊敗了日軍的進攻。守衛西南門的衛汝貴部,也同樣表現出了英勇無畏的精神,他們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每一條街道、每一座房屋都成為了他們的戰場。
而在玄武門,左寶貴將軍更是親自登上城樓,手持武器,指揮戰鬥。他身先士卒,帶領著士兵們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然而,不幸的是,左寶貴將軍在戰鬥中不幸中炮身亡。他的犧牲並沒有讓士兵們退縮,反而激發了他們更加頑強的鬥志。但是,由於身為主帥的葉志超貪生怕死,在關鍵時刻率部北渡鴨綠江退入中國境內,導致清軍防線全面崩潰。日本順利佔領朝鮮,戰火燒到了中國境內。
1894年9月17日上午,中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艦隊完成護送陸軍去朝鮮的任務後,在返航途中到達鴨綠江口的大東溝海面。
他們並不知道,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日本艦隊早已在此設下埋伏,等待著他們的到來。當雙方艦隊相遇時,一場激烈的海戰瞬間爆發。海面上,炮聲隆隆,硝煙瀰漫。“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在戰鬥中表現出了無比的英勇和果敢。
他看到日本艦隊的旗艦“吉野號”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給中國艦隊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於是毅然決定駕駛“致遠號”,全速衝向“吉野號”,試圖與敵人同歸於盡。在衝向“吉野號”的過程中,“致遠號”遭到了敵人的猛烈攻擊,最終不幸沉沒。
鄧世昌和他的部下們,在冰冷的海水中掙扎著,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抵抗。當有人向鄧世昌拋來救生圈時,他拒絕了,他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最終,鄧世昌和他的部下們一同壯烈殉國。“經遠號”管帶林永生,也同樣在戰鬥中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他率領著“經遠號”,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在戰鬥中,“經遠號”多處中彈,但林永生始終堅守崗位,指揮戰鬥。
最終,“經遠號”也不幸沉沒,林永生和他的部下們也全部壯烈犧牲。此役,北洋艦隊雖然被擊沉艦隻5艘,但主力尚存,日本海軍也損失慘重,他們企圖一舉消滅北洋艦隊的陰謀未能得逞。然而,戰後李鴻章卻實行了“避戰保船”的方針,令艦隊躲入威海衛港內,把海上主動權拱手讓給了日本。
1894年10月24日,日軍兵分兩路侵入遼東半島。陸路以陸軍大將山縣有朋為首,渡鴨綠江入侵遼東;海路由陸軍大將大山岩為司令,在遼東半島花園口登陸,直撲大連北部重鎮金州,從背後襲擊北洋海軍的基地旅順和大連。
11月6日,日軍進佔金州;
7日,日軍海陸聯合進攻大連,清軍由於缺乏有效的抵抗,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