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4/4 頁)
不敢在皇帝身邊揮,於是就躲在皇帝身邊,逃過了大難。梁啟超想起了這些,愈發對這湖南人好奇起來。〃這位老兄喜歡龍樹,他一定有不少俠氣。〃他心裡想。接著,他開口了:
〃老兄談到周世宗的舍銅佛身、破山和尚的舍素食身,都可看出老兄能就佛法大義著眼立論。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氣魄自是不凡。有俗諦,而後有真諦;有世間法,而後有出世間法。佛門言轉依,是轉世間心理為出世問心理,但是,佛門的真正毛病是,善男信女只知俗諦而不知真諦,結果渾然不識世間心理,又從何轉之?從何依之?老兄說他們整天談世間法、談出世間法,其實什麼法都不能真的懂、真的身體力行,可謂說得一針見血。〃
〃老兄過獎、過獎。不過,我覺得,一針見血其實也只是說,要做到一刀見血才是行動。古今志士仁入,在出世以後,無不現身五濁惡世,這正是佛所謂乘本願而出、孔子所謂求仁得仁。最後,發為眾生流血的大願,以無我相卻救眾生而引刀一快、而殺身破家,也是很好的歸宿,這才是真正的所謂捨身。〃說著,湖南人朝佛像一指,〃殿上供著大日如來、文殊、普賢菩薩,這是通稱的'華嚴二聖',我想他們合同意我這種從《華嚴經》而衍發的解釋吧?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身。大日如來即佛的法身。但是,'佛地經論'說身化三種,所謂'自身相應'、'他身相應'、'非身相應',在第二種'他身相應'中,有化魔王為佛身、變舍利子為天女的說法,如此化身,我認為才真是佛的真身。這樣看來,坐在這裡的大日如來,站在兩邊的文殊、普賢菩薩,其實都是假身,他的本身的塑像,恰好反證了這種造形的虛妄。如果木雕有靈,這三位託假身以現身五濁惡世,真不知他們做何感想?難道在大雄寶殿中受入膜拜,就算完事了嗎?真的佛、真的菩薩絕不如此。所以呀,我看,他們三位真要不安於位呢!他們與其附託在木雕像上,還不如附身在忐士仁人身上,以捨身行佛法呢!哈哈,老兄以為如何?〃
梁啟超點著頭,望著湖南人,微笑著:
〃既然可化魔王為佛身,自然可化佛身為志士仁人之身,這種推論,是可以成立的。所以,姑且可這麼說:志士仁人的殉道,既是志士仁人捨身,也是佛與菩薩的同死,是不是?
〃可以這麼說。〃湖南人微笑著,〃不過,佛和菩薩可以化身為千千萬萬,大神附體在志士仁人身上,所死不過是他們自己幹下萬萬分之一,死得不是全部,但是志士仁人卻不然,志士仁人自己只有一個,所以一旦捨身,所死就是全部。這樣看來,未免不公平。哈哈!〃湖南人不微笑了。
〃你老兄這番議論,別有天地,不過對《華嚴經》的奧義,恐怕發明過多。〃梁啟超頓了一下,〃華嚴的世界有所謂'一真法界',這種法界,主張真妄俱泯、生佛不分。乃超越一切對待,本體即現象,現象即本體,絕對平等。在這種'一真法界'裡,萬法歸一,從數量上,一個不算少、萬億不為多,從一粒砂石可以透視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從體積上,微塵不算小、虛空不足大,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互納無礙;從時間上,剎那不算短、劫波不夠長,萬物方生方死也好、松鶴邏年也罷,都是一生。在'一真法界'裡,一切的多少、大小、長短,都是虛假不實的,超越有無、超越時空的'一真法界'裡,一念百千劫,百千劫在於一念;一粒微塵就是十方國土,十方國土也是一粒微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志士仁人以一個自己捨身,其實與千千萬萬佛與菩薩捨身並無不同,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