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哪裡都有山頭(第1/2 頁)
“得得得,你也甭給我演戲,我還不想管你那些破事呢,你不找我,我這幾天也正想找你。”
“有事你說話,你是我老師,還是我姐,咱還有啥不能說的。”
“我看你現在到處招兵買馬的,就沒想想照顧照顧學弟學妹?”
孟輕舟對劉閔慧的話,一點都不吃驚,那個行業沒山頭,國內影視圈,最大的幾座山頭,就是三所頂尖的藝術類院校。
而且彼此之間的競爭無處不在,不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會別別苗頭。
中戲畢業的演員在歐洲三大電影節拿過獎的有鞏莉和夏宇,分別獲得過威尼斯帝后桂冠。
而北電錶演班的演員在國際三大上無任何獎項,演員在三金上的成績也只有中戲的一半,比較著名也只是餘藍在03年獲得一次金雞影后,富大龍04年獲得一次金雞影帝,黃博在09年獲得半隻金馬影帝;
說到這裡,可能依然有人會說最起碼北電的導演牛逼,畢竟出了張一謀和陳楷歌。
的確,北電的導演是一大優勢,不過也是因為中戲當時並沒有電影導演系,中戲的導演系是培養話劇導演的,並非面向大銀幕。
而北電出身的導演拍電影則更多是去中戲挑演員,比如最有名的兩任謀女郎,鞏莉和章子亦,都是中戲畢業;
在上個世紀,中戲在國內戲劇院校裡1的地位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僅僅是姜聞,陳道名,鞏莉這三個人就已經是難以逾越的高峰了。
到了97年左右,隨著《還珠格格》在兩岸三地的大熱,趙微以專業課和文化課第一的成績考入北電,極大的帶動了北電的名聲,使北電後來的招生率迅速提高。
但也並不是說北電這個時候就可以與中戲比肩了,舉個例子,1998年鄧朝同時報名了這兩所學校,在北電考試的時候考試官是黃雷,鄧朝考完之後緊接著就去中戲考試,最後兩所學校的考試鄧超都透過了,然而鄧超依然選擇了去中戲。
若干年後,黃雷再次碰到鄧朝,以開玩笑的方式問鄧朝當初為啥不來北電而去中戲,這就讓鄧朝很難明說,畢竟當時中戲的師資力量和學習氛圍都是明顯要強於北電的。
中戲在教學上更注重於演員的基本功,主要是為了向國內話劇業輸送人才,所以中戲非常重視演員的聲臺形表,尤其臺詞方面更是中戲這麼多年來最為人稱讚的地方,畢竟中戲的話劇、舞臺劇、音樂劇都是業內公認的頂級水準。
而且中戲的教學方式也是非常系統且嚴格的,新生入學第一年如果表現不佳,成績在期末不合格的都要逐一清退。
北電雖然也是學院派的教學方式,但北電是希望將來的學生是都可以走入電影行業的,畢竟屬於京圈,各方面的資源都要比上戲強的多,所以也就形成了北電的風氣更偏向於商業,
學生在大三大四的時候基本都不在學校了,已經開始籤公司拍戲了。還有北電錄取學生更注重鏡頭感,也就是偏向外形優勢,比如15歲的柳一菲被北電破格錄取,這種事情在中戲是不可能發生的。
人脈關係在各行各業都是相當重要的社會資源,對於電影行業來說,“人脈“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影視圈是絕絕對對的熟人社會,沒有影視公司會在網上招聘製片人或導演或編劇,全部都是靠推薦。
有一個學院派的底子,至少能讓你在圈子裡少走很多彎路。
孟輕舟如果不是中戲畢業,其後還在北電導演系進修過,他早期的兩部電影,絕對不會那麼順利。
這一點,他心知肚明!
“慧姐,我還要怎麼照顧啊,編劇本們都快成中戲同學會了,鍾姐都在告誡我,擔心北電那邊對我有意見,畢竟周教授也幫了我很多。”
“這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