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第1/2 頁)
高屋建瓴的唐紹儀深知交通事業與經濟發展進步的重要關係,除了將中山港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外,他更提出了&ldo;為中山建設計,須要水陸並重&rdo;,&ldo;陸路交通,將來建成鐵路,直達廣州,接粵漢鐵路,直通中國北部及東北部,可以聯絡西伯利亞到達歐洲。至於機場,將來亦有地點可以築&rdo;的構想。
西風東漸,在實業救國思想指導下,唐紹儀下大力氣發展社會經濟。在農業方面,他提出&ldo;發展農業,以足民食;宏闢工廠,以裕民衣;修築廬舍,以樂民居;興治道路,以利民行&rdo;。積極發動海外華僑回縣投資。
作為早期的留美幼童,唐紹儀深諳教育對一國發展之重要。在任期內,他不遺餘力地興辦學校,培訓師資,在全國率先實行義務教育,每年增加教育經費,使中山縣的教育事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他還重視文化衛生保健等社會福利事業,提倡體育活動,設立中山港醫院,開鑿機井,興建公共宿舍、廁所等,提升了社會的文明程度。這些舉措,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和保障。但凡風物長流之所在,莫不民風和睦,鄉約嚴整。歷往如此,而今也不外。
唐紹儀主政五年,中山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單就財政收入,中山縣一年的收入可與貴州一省的收入相媲。他的巨大成功,為中山縣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但卻使廣東省的財政收入銳減,招致了&ldo;南天王&rdo;陳濟棠的不滿,被逼迫辭官。在中國,遍覽古今,文人主政總是虎頭蛇尾,有始無終。即便是民國欽點的&ldo;模範縣&rdo;縣長也難逃&ldo;地頭蛇&rdo;的股掌。這不是唐紹儀個人的悲劇,而是中國固有的社會和文化傳統的必然。沒有理性的政治理念和良好的法制氛圍,就不要奢望承平晏清的盛世。
至今中山還流傳著他的逸事,說他修馬路的時候,碰到土地公公擋路,民工不敢動,他就用手杖敲敲土地公的頭,然後讓民工下手。馬路修好之後,下水道的井蓋老是被偷,於是他下令在井蓋上鑄上&ldo;盜買與盜賣,均罰五十元;報信或引拿,均六成充賞&rdo;字樣,後來就沒有人偷了。
唐紹儀在中山縣主政期間,是辦了好事的。由於唐在中山得罪了封建地方勢力和陳氏兄弟,就被他們視作眼中釘,便佈下了除唐的陰謀,他們首先把支援唐的公安局長兼縣兵總隊長吳飛調走,安排自己的下屬林樹巍為縣公安局長兼縣兵總隊長。林是個吸毒者,還明目張膽走私鎢礦、牲口、五金出口,又從港澳走私大批洋貨入口,唐看不過,就撤除了林兼縣兵總隊長之職。這樣,既觸怒了陳氏兄弟,又直接與林結怨。於是,&ldo;倒唐&rdo;步伐加快了。
林樹巍有陳濟裳兄弟撐腰,就佈置其弟林軍日率隊譁變。這是在1934年10月7日,駐唐家灣的縣樂特務小隊長林軍日,以索餉為名,突然率隊圍困唐紹儀的&ldo;望慈山房&rdo;入駐中山縣,名為保唐,實質逼唐辭職。唐到了這個地步,只好憤然辭職,回上海去了。
唐紹儀舉家寓居上海後,沒有再參與政治。直到1938年抗日戰爭進行到關鍵階段之時,唐紹儀才因為蔣介石與日本軍政府的相爭而死於非命。
1938年抗日戰場上硝煙滾滾,武漢、廣州等重鎮相繼告危。日本在中國的戰線拉得太長,人力、物力、財力均告疲乏,需要喘息,或者另謀他路拿下中國政權。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由於在正面戰場大力抗擊日軍,軍力大減,傷亡慘重,也正值政治空前敏感之際,恐再有動亂,疲於應付。恰恰日本政府在此時策動了一個叫做&ldo;南唐北吳&rdo;的計劃,欲將吳佩孚和唐紹儀拉下水,成立偽政府,取蔣介石地位而代之,以求漸進侵略中國。蔣國民政府根基一直未穩,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