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頁(第2/2 頁)
陶宛等鄰國。正是因為這些毀滅德國經濟的懲罰性措施,德國成了德意志民族復興主義狂熱勢力的溫床。窘迫的生活和復仇的烈火成為一戰後普通德國人生活的主旋律。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德國人選擇了瘋狂鼓吹德意志民族優越論的阿道夫&iddot;希特勒作為自己的領袖。希特勒上臺後的經濟政策在短短几年徹底扭轉了德國一片凋零的經濟面貌,普通德國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德國迅速崛起成為歐洲經濟和軍事上的強國,這些經濟上&ldo;奇蹟般的&rdo;變化讓德國人民認定希特勒是復興德意志民族的&ldo;偉大領袖&rdo;,而希特勒所提倡的國家社會主義(即納粹主義)和反猶政策自然也成了當時絕大多數德國人擁護和支援的國家政策。隨著國家實力的強盛,在復仇和雪恥的旗幟下,德國終於發動了侵略波蘭的戰爭,隨即德國也對英國和法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全面爆發了。
我們常常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60多年了,現在是時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和反思這場戰爭留給我們的遺產了。我衷心地希望讀者透過這部書能夠更深地思索人性和人類的歷史,而不是簡單化地將歷史劃分為黑白兩個部分。實際上,只要有合適的誘因,在德國人身上發生的事情完全可以發生在任何一個民族身上,德國的經歷無非再次暴露了人類在處理自身矛盾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愚蠢和自負。正如我在前言中所提到了,如果我們還是將德國的問題看做是某個主義的作祟,而不是我們人性弱點可怕力量的釋放的話,那類似的事件一定還會在人類不遠的未來重演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