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部分(第3/4 頁)
論,哲學是科學之母,他們的科學發達的基礎就是哲學思想的進步。”
“西人的道理是百家爭鳴,類似華夏的春秋戰國,雖然博大卻有些雜亂,有害的道理也不少。”左宗棠搖了搖頭。“如果不加區別的引入,再把它們當成道理,只怕最後會亂了人心。”
西方哲學思想門類繁多,當然有左宗棠看不慣的。不過朱濟世今天不想和他說這些,而是想說復興百家的事情。這是王韜最近幾年鼓吹的一套理論,認為儒學的道理是有侷限性的,在先秦百家中只是其一而非全部。特別是墨、道、法三家的道理,並不在儒家之下,有許多還暗合西哲,現在應該復興起來,得到和儒學相同的地位,成為中華哲學思想的一部分。
“左卿,你覺得諸子百家的道理如何?”朱濟世問,“有可能復興嗎?”
“王蘭卿無非就是將西哲的道理包裝成先秦百家的道理。”左宗棠的呵呵一笑,一開口就毫不客氣剝掉了王韜理論的偽裝。
先秦百家,包括儒學本身的許多道理和西哲的一些思想都有共通的地方。不過一方是2000多年前的道理還失傳了許多,一方是經過西方哲人在文藝復興後不斷發展起來的道理。兩者相比誰更完善,更適合如今的時代是不言而喻的。王韜的復興百家,其實就是用西哲比較完善的道理,補充進先秦百家的思想。說是將西哲包裝成百家倒也不錯。
“那麼左卿認為這樣包裝一下不好嗎?”朱濟世笑問,“堂堂大中華,難道就只有孔孟的一些道理?是不是太少了一些?西哲當中有不少道理是暗合百家的,這說明百家的理論也是有道理的。”
“陛下,”左宗棠思索著道,“道理是這麼說的,可是天下的讀書人會怎麼看?孔孟之道早就深入人心了……”
“哈哈,”朱濟世大笑著說,“這不就是讀書人自己提出來的?左卿,我大明已經復興了31年,天下的讀書人早就不是31年前的那一批了!”(未完待續。。)
第1527章 普世價值
今年是大明宣武元年,加上之前光復朝的29年,和再往前使用永曆年號的永曆200年。大明王朝復興已經整整有31年了!當年不過36歲的左宗棠,今年已經67歲“高齡”了。這個年紀在21世紀不算太老,可是在1877年卻是絕大多數人都活不到的高壽——所謂70古稀,古來稀有,離67歲僅僅只有3年了。所以和左宗棠同時代的大儒小儒,如今大多不在人世了。整個大中華社會的中堅,不是在復明之後出生,就是在復明之後成長,他們的思維和所接受的教育同復明前成長起來的人們是完全不同的。
眾所周知,儒學或者說是官儒,其實是朝廷用科舉取士的辦法灌輸給民間知識分子的——科舉考什麼,下面的讀書人就學什麼,否則就沒有官做了。所以和一幫大儒講大道理的效果,是遠遠不如直接拿科舉內容和規則開刀來得好。
反正大部分讀書人只求有個考試做官的機會罷了,雖然大明的科舉改革用年齡設限,斷絕了一批人的仕途,但是秀才為官卻讓讀書人得官變得大大容易起來,對大部分讀書人還是非常有利的——對他們有利的事情,他們自然不會反對了。
而朱濟世所推行的科舉改革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內容改革,不僅加入了大量的實學內容,而且還大幅降低了儒學類考試的難度——這也和科舉取士的人數增加有關,現在光是大明帝國一年就要取幾萬個文職官員,比起偽清時代一年平均100個左右的進士額度(三年一試。取士300上下)增加了幾百倍。考試的難度當然要降低很多。
而且朱濟世更是有意引導科舉考試中的儒學題目簡單化。到了光復二十幾年。科舉考試中的儒學題目大多是選擇題、填空題和默寫題,基本上都圍繞著四書五經的幾篇重要的原文出題,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