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發現石灰石,預做磚坯(第2/3 頁)
,然後再進行翻面晾乾。
整個土坯晾乾的過程中,不能沾水,或者暴露在溼氣很重的環境中,更不能暴曬。
所以,一般情況下,磚坯都被放置在乾燥的山洞之中。
遠古時期,是沒有遮雨布一說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放在露天之下,搭蓋草蓆晾乾。
整個大營三千人的力量是強大的,整整十天時間,連做帶運,每個大營都運回了近30萬塊磚坯。
至此,磚坯的製作告一段落,所有的磚坯都被運送到了新挖的山洞裡。
當然,山洞是可以灼燒烘烤的,待山洞溫度冷卻下來,放置進去的磚坯就會在乾燥的空氣中逐漸散失水分。
磚坯分散陰乾一個月就能堆疊存放,所以越到後期,營地空間會越開闊。
當然,建造房屋不僅僅是磊起四面牆體,再搭上一個屋頂就完事兒了,還必須建造牢固的地基。
最原始的地基建造方法,就是從高山上搬運大型石塊,儘量敲碎成十來個磚塊大小石頭,然後填充在房屋牆體的下面。
按照房屋的牆體規劃,挖出所有牆體地基的預埋槽,然後將大石頭塊填充進去卡嚴實了鋪平,最後再次填充顆粒更小的沙粒,使得地基更加穩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是所以,在各個大營轉運黏性泥土和白灰的同時,山體附近所有能夠搬運的石頭,都被部眾們順便轉運了。
磚塊入窯的期限還早,夏風並沒有特意要求部眾們一次性挖夠石頭,後期每次回營的時候帶幾塊,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石頭會越來越多,自然可以積攢夠建房所用。
磚坯製作完畢後,各個大營又開始了緊張的大營圍建和擴建之中。
夏風召集之前,雖然營地沒有露宿野外的情況,但基本上都是隻建了幾十米長寬的圍牆,而且全是單面圍牆。
如今緊急的事情做完,那當然是繼續建設圍牆分割槽,逐漸的拼接成更大的營地,功能建築也逐漸出現在營地之中。
這種建設方法是夏風教出來的,但凡建設新的營地。
第一步,用樹幹建設一個小型四邊形圍牆,剛好容納所有人睡覺。
第二步,以第一個圍牆為模板,增加一個、三個、五個或者七個同等大小的圍牆。
這樣建設,可以根據地形的需要,像拼積木一樣,變更大營的大小和形狀,避免再次出現三缺一的情況出現,讓敵人有機可乘。
沒有建設任務的,就開始修築道路,這是夏風跟後世的始皇嬴政學的。
如果一切發展順利的話,這個直道仍然是始皇所建,只不過始皇帝從嬴政變成了夏風而已。
道路的建設,是為了更好的支援所有大營,以及日常運輸,所以夏風規劃的道路佈局相當複雜。
大體上的道路佈局是米字形結構,另外再圍繞所有大營,建設一個環形閉合道路,融合了一些現代化建設思路。
如今大夏部落的大營,已經佔據了黃河東岸最北端的所有平原。
東部稷川平原再往北走100裡,就到了山谷地帶,過了後世的山西洪桐,就進入了狹窄的山谷地帶,一直通到內蒙古南側。
與之相對應的,河道變長了,那麼部落的捕撈區域擴大一倍,河道運輸也成為了各個大營的運輸主力。
木筏的運輸便捷性和對人力的節省,讓夏風看到了水路運輸的價值,趁著所有人建設大營,夏風又把自己關在了煤礦山營地,搗鼓著部眾們看不懂的東西。
建造船隻可不是造牛車、製作碗筷,船隻可是要載重行走在黃河之中的,萬一船隻漏水,後果不堪設想。
還是那句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建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