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家中薄產37兩104文(第1/2 頁)
古往今來,當官,往上爬,才能成為人上人,才不會被人欺負。 他知道科舉之路難走,如今他歲數大了,也懶得去和小年輕們爭,所以把目光放在唯一的兒子——郭玉軒身上。 考科舉消耗家中銀錢大,他要做的一是賺取銀兩;二控制賺的家底,避免被劃為富商;三便是維持名聲,以免玉軒孩兒未來做了官,被對手彈劾。 官場上得步步為營,一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 不過,現在想來還早。 先脫貧吧。 對於郭盛安的話,王員外自然樂呵得應下。 開玩笑,如今一個木雕師多難尋?更別提雕刻得栩栩如生的。 郭盛安那副棺材上雕刻的紋理,可比宣紙上畫的精緻多了,細節處處盡顯。 乃至於王員外高興之下,那副雕刻工具當場就送了出去。 以後為郭盛安牽橋搭線,也等同於為自己擴充套件脈路,也就不難解釋如今這副客氣的模樣了。 離開了王員外家,郭盛安逛了下小鎮,買了十斤豬肉300文;看到鴨蛋10文能買4枚,他又買了40枚,花費100文。 又去看了眼答應三丫的糖人。 糖人制作過程有口對著吹,無論是攤主還是郭盛安自己,他都無法讓孩子們吃旁人的唾液,恰好有賣麻糖的攤子,就敲了兩斤的麻糖。 麻糖是按兩賣的,一兩得要兩文錢,買了兩斤就花了40文。 想了下,家還沒正式分,買些吃的沒什麼,買布匹棉花這些就太遭人眼了。 如今是盛世,天家開明,臨水村又處在物資富饒的南方,所以物價不算太高。他們家一家人看著瘦,是出了個讀書人,全家供著才如此。 他又去醫館李大夫那裡開了藥,花了一兩銀子,順帶詢問針灸針多少錢一套。 “你問這個幹嘛?”李大夫好奇道。 郭盛安:“實不相瞞,我家大女兒在醫館這段時間,對藥理格外感興趣,除了針灸針,我還想替大女兒買些醫書回去自個兒琢磨。以後嫁了人,也好在夫家有個仰仗。” “你大女兒會識字?” “不識。但醫書上有不少草圖,她喜歡看。” 李大夫看郭盛安順眼不少。他家也有孫女,實屬不理解那些重男輕女的,不過鄉下莊稼漢窮,自家都吃不飽了,男子是壯勞力,女子出嫁就等同於他姓,家中不重視閨女也正常。 李大夫對郭盛安刮目相看同時,也報了個數,“針灸針可不便宜,得幾十兩,不過幾本基礎醫書,我倒可以借你幾本。你買了紙張抄下來,將原書歸還於我,能省下不少錢。” 說到這裡,李大夫又道:“後生,你會寫字嗎?” 郭盛安:“跟著我原先的師父,倒是識過幾個字。多謝李大夫了。” 李大夫擺了擺手。 他挑了最基礎的黃帝內經。 古代書籍裝訂是人工,一般是原書出來後,經過判定標準,具備參考價值,才會印刷出版。廣為人傳的版本,如若頁面多,還會分開裝訂。 就好比李大夫這兒的黃帝內經,共四百頁,分了上下兩冊裝訂。 古代普遍的紙張薄,只能單面印刷,到如今雙面印刷的只在京城腳下廣泛流傳。 他買一張素紙得10文錢,四百頁就是四千文,四兩銀子了啊。 讀書人最費錢啊。 幸得這次賺的銀兩多,除了黃帝內經,他又選了本神農本草經和難經,難經側重於脈學和針灸,另外兩本是打醫學基礎。 知道醫書的珍貴,更別提李大夫還是無條件借給他。 他慎重地朝李大夫鞠躬,“多謝李大夫。” 李大夫看了眼他挑選的,笑道:“你倒是會挑。” 郭盛安哂笑。 郭盛安又去了一趟書房,買了10刀素紙10兩銀子,一支毛筆30文,墨半斤120文。 到手40兩銀子,共花了11兩590文,剩下28兩410文。加上月娘手頭握的,他們小傢俬房錢還餘下37兩104文。 大頭出在文房四寶上,難怪供讀書人不易啊。 這十兩素紙還不知夠不夠抄寫三本醫書。不過他粗劣翻閱了下,黃帝內經和本神農本草經,有不少畫了草藥,難經有人體脈絡。 到時可以讓孩子們先認認字,再用燒過的炭在地上畫圖,讓孩子們認識,實踐的話得等來年開春了。這樣一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