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千古第一方(第1/2 頁)
沐懷夕打算將前一陣上山採曬的蘑菇幹給應爺爺還有三叔寄過去,上次大集時她聽說有賣毛皮、臘肉、核桃等等,不過這些就得讓應明誠想辦法採買了。 次日衛生院也有不少病人,大部分都是冬日常見的頭疼腦熱,但也有人專程來找沐懷夕的。 沐懷夕一上午看了四位病人,開出去四張方子,她的大藥櫥還未做好,小花鳳娟對藥材也不熟悉,因此需要她親自去倉庫抓藥配藥。 等她將最後一人的藥抓好,說過熬煮服用注意事項,就見倆個小護士都圍在她桌前,正拿著藥方在討論什麼。 “沐醫生”,李鳳娟聽到她的腳步聲,顯然有些緊張,“我,我們只是......” 王小花則直接得多,直接揚起手裡的病案,“沐醫生,怎麼來了四個人,你只開了一張方子啊?” 李鳳娟目光炯炯地看向她,顯然也好奇這一點,這四張方基本相同,只是有的多一味藥,明明四人所訴都不一樣,怎麼落在開方上就差不多了呢? “哦?那你說說,這四人都是什麼症狀”,沐懷夕喝了口水,她瞧出這兩人特別是鳳娟對中醫很感興趣。 王小花掰著手指頭,“我記得第一位說他咳嗽,第二位也說她咳嗽難受,第三個小夥子說他頭疼,第四個......” “第四個說她頭矇眼暈,感覺自己快死了,是來求沐醫生扎針的”,李鳳娟補充了一句。 王小花立馬點頭,“對對,前兩個人說的是一樣的,怎麼方子也不同啊?” 沐懷夕放下茶杯,“你們說的是表證,實際按中醫來說,這四人都是一種病。” “一種病?!” 沐懷夕看著面前兩雙同樣吃驚的圓眼,突然找到了小時候學醫的那種樂趣,她拿過王小花手中的病案,“中醫與西醫不同,我所學的醫理將經脈臟腑病理演變,以六經為綱分類,你們剛剛說的咳嗽、頭疼、頭暈都是表證,望聞問切後都可歸為太陽病。” “太陽病?那還有月亮病麼?”王小花脫口而出,問完才覺得有些臉紅,她似乎問了個傻問題。 沐懷夕卻沒有任何不耐,她在桌上鋪開張紙,信手畫出人體幾大經脈示意圖,“四肢外側、頭面、腰背部為陽經,其餘為陰經,以上肢為例,陽明經在前,少陽居中,太陽在後。” 沐懷夕見二人懵懵懂懂,又笑著補充道,“其實太陽經你們都有所瞭解,眼保健操第一=二式,擠按睛明穴。睛明穴就屬於足太陽膀胱經。” “啊!”王小花跟李鳳娟都興奮起來,乍一聽太陽經格外陌生,可誰上學時候沒做過眼保健操呢? 原來她們也曾接觸過中醫和經脈啊! “是啊”,沐懷夕淺笑嫣然,接著說道,“你們再看,太陽居外居表,一般說外邪入侵,身體的正氣肯定會奮起抗爭,雙方打的你死我活,肯定會對太陽經氣造成影響。比如說小花下班時候吹了冷風,睡一覺起來就好了,就是打贏了,但輸了就會覺得更不舒服,這就是營衛失調,就是太陽病。” 王小花恍然大悟,朝著沐懷夕豎起了大拇指,“不愧是沐醫生,我一下就明白了。” 其實太陽病也可能是病由內發造成的,只是她二人第一次接觸中醫,沐懷夕不想講的太複雜,省的她們失去興趣。 她將病案放在兩人面前,一一翻給她們看,“這四位看上去症狀不同,其實都是外感風寒表虛證,都有發熱出汗的情況,脈或浮緩或浮弱,都可以用張仲景留下的千古第一方——《桂枝湯》。” 桂枝湯由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組成,可以解肌發表營衛調和,桂枝湯及桂枝增減方應用極為廣泛,被譽為傷寒第一方。 “那為什麼前兩個人都是咳嗽,方子卻不一樣呢?”李鳳娟若有所思,接著追問。 “前二人在我說的症狀外,還都有咳嗽,用的是桂枝湯加五味子,但第一位是黃痰,因此又加了杏仁,第二位是白痰屬溼才加了半夏。” “第三個小夥子說他頭疼,其實是後脖頸麻,細看嘴巴還有些歪,吹風吹得太過而不自知,以桂枝湯加大劑量葛根才能治,至於第四位婆婆,她倒只是受了風寒,至於她暈的慌是因為早上沒吃飯”,沐懷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