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5 頁)
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努力奮鬥。
民建在現階段的任務是: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以促進發展為第一要務,充分發揮密切聯絡經濟界的特色和優勢,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活動,針對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積極建言獻策,更好地發揮參政黨的作用,在推進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1945年12月16日民建在重慶成立。
現在民建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組織,現有成員11萬多人。
民建第一、二屆中央委員會主任委員為黃炎培,第三屆中央委員會主任委員、第四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為胡厥文,第五、六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為孫起孟,第七、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為成思危,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為陳昌智。
32
民建中央
發動全會力量為國分憂解難(1)
發動全會力量為國分憂解難民建中央我國人口眾多,安置就業的壓力本來就很大,加上“*”後大量的知識青年返城,城鎮就業問題就更加凸顯出來。
從1977到1981年平均每年就需要安置700多萬人就業。
這個問題也引起了時任民建中央副主任委員的孫起孟、孫曉村等多位同志的高度關注。
在1979年6月的全國政協五屆二次會議上,由孫曉村同志執筆,民建、工商聯的82位全國政協委員,針對國家在安置就業方面的壓力獻計獻策,聯名提出了《廣開就業門路,培養就業能力》的提案。
在提案中民建、工商聯提出“目前許多城市中的情況,一方面有相當人數的青年等待安置,同時又有不少工作需要人去做。
我們建議今後對需要就業的人員除上大學、中專、中技等學校及下放農村者外,可按照城鎮不同情況,由區或街道組織勞動就業,並參照國民經濟各類別的比例分設若干學科的短期培訓,由*門協同有關部門負責主持,邀請有經驗的專門人員,從實際出發編寫簡易教材,以三個月、半年或一年為一期,結業後發給結業證明和成績單。”“安排就業及職業訓練是全國人民的33一件大事,必須動員社會力量,群策群力,才能做好。
民建、工商聯成員中不少人有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和其他專長,可以在職業訓練和擴大就業方面,配合有關部門發揮作用,盡到我們應盡的責任。”
1980年4月,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召開協助安置待業青年就業座談會。
1981年8月,民建中央、全國工商聯會同國家勞動總局發出《關於各地勞動服務公司和民建會、工商聯密切配合,廣開門路,搞活經濟,擴大城鎮就業的通知》。
許多地方組織和當地勞動部門聯合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協作的具體實施方案。
同年11月,*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廣開門路,搞活經濟,解決城鎮就業問題的若干決定》,責成政府有關部門和民建、工商聯在統籌規劃下協同努力,為發展城鎮集體經濟和個體經濟、解決就業問題切實負起應盡的責任。
民建、工商聯抓住時機,發揮成員優勢,採取自辦、同有關單位協辦等方式,協助街道、工廠、機關、團體、學校等興辦多種形式的集體企業,拓寬就業渠道。
1979年年初,隨著各項*政策的落實,上海的原工商業者心懷感激之情,希望將多餘款項用於四化建設。
這一想法得到了上海民建、工商聯的肯定和支援。
經過反覆醞釀,市民建和工商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