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5 頁)
一奏章,懷恨在心。張儉的同鄉朱並,素性佞邪,為張儉所看不起,對此朱並一直耿耿於懷,於是就上書告發張儉與同郡24人為黨,朝廷頒佈命令捉拿張儉等人。張儉被迫亡命天涯,狼狽不堪,夜晚只好到處投宿,百姓們莫不重其名行,寧可家破人亡也願意收留他。連前來追捕他的官兵頭目都感於他的名氣品行,嘆息而去。張儉出塞,倖免於難。他所經過、借宿的人家,
被殺害的有十幾家,有的連家族都被株連,郡縣也為之殘破。
這是什麼樣的恐怖年代,又是什麼樣的民氣未衰的年代,人們對於正義的渴望和追慕,人們對於暴政的蔑視和反抗,人們收容流亡者的勇氣,這些無名勇士的人數與規模,是我們先民可歌可泣的章節。《後漢書》的史家評論說:“張儉激怒了皇帝,顛沛逃命,天下聞其風者,莫不憐其壯志,而爭相做他的東道主。甚至不惜為此棄城丟官、破族屠身,大約有數十百起,難道不是賢人所為嗎!”
名士範滂,第一次黨錮之禍就被關押在黃門北寺獄。獄吏準備拷打囚徒,範滂看見同囚的人體弱多病,就自請先捱打,與同郡的袁忠爭著受毒打,後來被釋放。
在公元169年的迫害狂潮中,朝廷大誅黨人,詔命急捕範滂等人。督郵吳導接到命令,抱著詔書,關閉驛舍,伏床而泣。範滂聽到後,說:“一定是為了我。”於是自己投奔監獄。
縣令郭揖大驚,要同範滂一起逃亡。
郭揖問道:“天下遼闊,你為什麼還在這裡呢?”範滂回答:“我死了大禍也就停止了,怎敢以罪牽連您,又牽連老母顛沛流離!”
範滂與他的母親訣別時,對母親說:“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您,我隨著龍舒君一起奔赴黃泉,存亡各得其所。只是請母親不要傷悲。”範滂的母親說:“你現在得與李膺、杜密齊名,死亦何恨!既有美好的名聲,還要長壽,可能兼得嗎?”範滂跪而受教,再拜而辭。回頭又對他的兒子說:“我要教你作惡,可是惡是不能做的;我要教你為善,可是我生平並沒有作過惡,卻得到了這樣的下場。”路上的行人聽說後,沒有不流淚的。範滂時年僅33歲。
這是怎樣的亂世,怎樣的英雄時代,素不相識的人為了義,可以犧牲性命;當官的為了正直的逃犯,可以棄官一起逃亡;母親教育兒子要為大義和榮譽而勇敢,要捨生取義。古中國的先民們,你們的英風豪氣尚存否?
中國歷史的謊言與真相:羅馬與長安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11、12世紀;中國仍然湧現出不少這樣的漢子。陳東、歐陽澈、馬伸等人就是當時的“言論英雄”。
陳東、歐陽澈因為議論國家大事而激怒了皇帝趙構。當皇帝派去的奪命官吏要逮捕陳東時,陳東笑著說:“我是陳東,害怕死就不敢說話,已經說了還肯逃避死亡嗎?”
馬伸常說:“我志在行道。以富貴為心,則為富貴所累;以妻子兒女為念,則為妻子兒女而改變志願,道不可行也。”還說:“孔子言:‘志士不怕拋屍在溝壑,勇士不怕丟掉自己的腦袋。’今天是什麼日子,那深溝是我死亡的地方。”
因為勇敢地言說國家的事務,馬伸被貶官放逐。在流放的路途上,當權者害怕這勇敢者的聲音,遂將之謀殺。
即使在明代,你仍可以感受到這些英雄的豪氣,海瑞備好棺材向皇帝諷諫;與權閹們作鬥爭時湧現出的一批批正直勇敢的人:馮恩、楊爵、周怡、沈束、沈煉、楊繼盛、楊漣、左光斗……
他們在黑暗時代發出的良知的聲音,豈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湮滅?!
中國歷史的謊言與真相:羅馬與長安 一隊“殺手”下“賢良”
權力刀鋒
——追尋大清王朝的真面目
竊國大盜們把所有不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