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第1/2 頁)
而他的這副模樣,竟然引得某些人發笑,先是一聲突兀的笑聲出現,緊接著不少的學子都跟著發笑,也有些學子始終板正,見有人嬉笑出生,更是面露不滿。
藺尚的臉也跟著漲紅,但是他並不因為其他學子的嘲笑聲而停下來,仍是繼續問道:&ldo;學、學生曾聽、聽過一位儒生言,唯有、唯有通讀經義方是正道,鑽、鑽研他道,皆為不入流,敢問先生,何、何解?&rdo;
在底下有學子笑出聲之時,廉思原本和善舒展的眉頭就悄無聲息地緊皺了起來,但是見藺尚仍是繼續向他詢問,怕令藺尚難堪,所以並不發作,只是眼中流露出鼓勵之色。
待藺尚問完,廉思捋了捋鬍鬚,正要回答,但似乎底下的某位學子同一側的人竊竊私語了些什麼,另一位始終面色嚴肅的學子一揮袖子,神情中隱有薄怒。
&ldo;唧唧長舌,無知村婦行徑也,吾不屑與爾為伍。&rdo;說完,這位面色始終嚴肅的學子,沖廉思先生和藺尚分別一拜,神色微有慚愧,但仍是掩飾不住眉目間的怒氣。
他道:&ldo;請恕學生無禮,然,隨意撥弄是非,嘲諷他人,實非君子行徑,與之同坐在側,令學生不恥,如坐針氈。&rdo;
宋王看著這場面還有發展,竟然真的一語不發,便如他所說,全然當作旁聽。
在臺上的廉思先生嘆了口氣,捋著鬍子搖了搖頭,&ldo;既然你與他不合,便換個位置吧。&rdo;
他既不批評那位嬉笑他人,甚至在底下竊竊私語胡亂評議別人的學子,也不對憤然而起的學子說些讚許或者不喜的話,而是看向藺尚,語氣溫和,&ldo;你這個問題,老夫恐怕不能立時解惑。
不過,若想知曉究竟和解,老夫卻有一法。只是需要爾等一道。這樣吧,你先坐下。&rdo;
藺尚點了點頭,向廉思先生一拜,&ldo;是。&rdo;
然後廉思先生看向其他的弟子,看起來似乎還是很和藹,&ldo;方才,老夫觀爾等面色各異,有人嬉笑,有人緊促眉頭,老夫且問問你們,緣何嬉笑,緣何蹙眉?
爾等不妨如老夫和仲胥君一般,就此論論。&rdo;
這……
竟是直接將問題拋給了底下的學子們。
底下先是一片嘈雜之聲,是學子們在紛紛議論,也有人不知所措,互相對望。
就在這時,仍舊是剛剛憤然而起的學子,他站了起來,執手一拜,&ldo;學生以為,既然吾等今日齊坐於此,便有同窗之誼,理應互相照料,怎可因小小失常,便大加嘲諷?
再者,此為傳道授業解惑之地,喁喁竊語,何等不尊師重道,此為錯也。&rdo;
說完,那學子垂首一拜,又跪坐回去。
但是被他明言指出的學生顯然也不是易與之輩,在底下睨了他一眼,然後也站起身沖廉思先生一拜,不過他還朝宋王的方向也躬身一拜,然後才洋洋開口。
&ldo;敢問這位&l;同窗&r;,方才是否有人結結巴巴,連話都難以說清?此舉是否有所失禮?&rdo;這學子咄咄相問後,又朝廉思先生的方向看去,口中道:&ldo;學生以為,嬉笑怒罵乃人之常情,先人曾道,君子坦蕩,學生以為若是想笑而強行掩之,不外乎是在心中笑,如此,反失了本真,豈不成了矯飾的小人?&rdo;
聽他這麼一辯駁,似乎又有些道理,竟也有學子贊同的點頭。
而最先憤而起身的那位學子,或許是辯才不及他,此刻雖氣的面色鐵青,卻說不出什麼反駁之語。
眼瞅著這等肆意嘲笑他人之人佔了上風,再瞧瞧他洋洋得意,滿是自得的臉,諸縈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