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以工代賑(第1/2 頁)
武三思的心思很明顯。
就是想從這四百萬石糧食中分一杯羹,拿走其中的至少兩百萬石充做軍糧,所以希望他能在武則天面前替他說話。
武三思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而且這事他本身也持贊成態度。
當下裴紹卿便問武三思道:“武總管,北境大軍的軍糧是不是還沒有籌備?”
“已經籌備了一部分。”武三思揹著武則天向裴紹卿豎了個大拇指,又道,“不過還有很大的缺口,至少還得兩百萬石。”
武則天皺眉道:“要這麼多?”
“姑姑,侄兒已經是往少了算了。”
武三思這段時間跟右衛的一幫中郎將,見天往薛仁貴府邸跑,所以惡補了不少的軍事常識,各種專業資料已經能夠做到張口就來。
“北境原本就有裴大將軍的十萬大軍。”
“再加上侄兒的五萬大軍,那就是十五萬人。”
“其中三萬為騎兵,也就是說有三萬匹戰馬。”
“此外一火配六馱,所以有馱馬至少九萬匹。”
“每個士兵每天需2升米,每匹馬需1鬥粟。”
“所以大軍一天便需消耗三千石米加一萬兩千石粟。”
“如此,一個月便需要至少45萬石!兩百萬石也不過四個半月的儲備,加上定襄道原有軍糧也不過維持六個月而已。”
武則天微微頷首,對武三思的表現很是滿意。
只不過一出口卻還是質疑:“六個月難道還不足以掃平叛軍?”
“不夠。”武三思搖頭說道,“薛老總管說了,東突厥的此次叛亂與以往不同。”
“因為這次的叛亂是由於天皇殺了已經投降的東突厥可汗伏念而引發的,所以東突厥的抵抗意志將會變得前所未有的堅定。”
“這就決定了此戰將會曠日持久。”
“打個一年甚至兩年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我軍必須提前儲備足夠的軍糧。”
“以免關鍵時刻因為缺糧而誤了大事。”
“其實薛老總管給侄兒的建議是儲備至少四百萬石。”
“這樣至少可以確保十五萬大軍一年之內不會缺糧。
“胡說!”武則天怒道,“四百萬石都給了北境大軍,關中的饑民吃什麼?難不成任由他們餓斃不成?”
“不敢。”武三思說道,“所以侄兒只想要兩百萬石。”
“兩百萬也不行,孤剛才說了,最多給你一百萬石。”武則天哼聲說道,“你有這時間在孤這裡眲噪,還是好好想想如何在短時間內平定叛亂吧。”
聽到這,裴紹卿就基本上已經猜到武則天想要做什麼。
很顯然,武則天是想要留下至少三百萬石糧食打壓糧價。
因為糧價會在史書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於當政者來說是最大的褒獎。
比如說唐太宗當政期間,長安米價曾低至鬥米五錢,儘管這個鬥米五錢是因為各個世家高門刻意壓低糧價導致,但還是成為了貞觀盛世的註腳!
在跟李治攤牌之後,武則天已經萌生出了篡位之心。
自然希望在她治理下的關中米價能夠低於李治時期。
做不到太宗時期的鬥米五錢,也至少要低於鬥米五十錢。
她要關中百姓人人吃得起飯,更要天下再沒有餓死之人。
只有這樣,她的謀朝篡位才具有正當性,被世人所接受。
但是裴紹卿更清楚,武則天的這個想法只能是痴心妄想。
因為在小農經濟佔據著統治地位的古代,要想國泰民安,人人都吃起飯,那隻能是痴心妄想,根本不可能實現。
只有社會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