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第1/2 頁)
關於武士的堅忍,有很多著名故事。他們必須能忍耐飢餓,這是無需說的小事一段,他們奉命要作到即使餓得要死,也必須裝出剛剛吃完飯的樣子,並且要用牙籤剔牙。俗諺說:&ldo;雛禽求食而鳴,武士口含牙籤&rdo;。在這次戰爭中,這句話成了士兵的格言。他們不能向痛苦屈服。日本人的態度恰似那少年兵回答拿破崙的故事:&ldo;受傷了?不,報告陛下,我被打死了!&rdo;武土臨死前不能顯露出絲毫痛苦,要毫不畏縮。1899年去世的勝伯爵(指勝海舟(1823‐1899):幕末及明治初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歷任幕府陸軍總裁、明治政府外務大丞、兵部大丞、海軍卿等。)說‐‐他雖出身於武土家庭,但家境已赤貧如洗,‐‐小時候辜丸被狗咬傷,‐‐當醫生給他做手術時,父親把刀戳在他鼻樑上說:&ldo;一聲也不許哭;要是哭,我就叫你死,要不傀為一個武士。&rdo;
&ldo;對名分的情義&rdo;,還要求其生活與身分相適應。缺少這種&ldo;情義&rdo;,就喪失了自尊。德川時代的取締奢侈令對各類人的衣著、財產、用品幾乎都作了詳細規定。按照身分而生活就意味著接受這種規定並視之為自尊的組成部分。對這種按世襲階級地位作出規定的法律,美國人將大吃一驚。在美國,自尊是與提高自己的地位聯絡在一起的。一成不變的取締奢侈今是否定我們這個社會的基礎的。德川時代規定,某一等級的農民可以給他的孩子買某種布娃娃,而另一等級的農民則只能買其它種類的布娃娃。我們對這類法律會感到不寒而慄。但在美國,我們憑藉其它規定也有同樣的結果。我們心安理得地承認這種事實,即工廠主的孩子可以有一列電動火車,而佃農的孩子有一個用玉米棒做的娃娃就心滿意足了。我們承認收入的差異,並認為這是合理的。爭取獲得較高的薪金已成為我們自尊體系中的一部分。既然布娃娃限於收入的高低,那並不違揹我們的道德觀念。有錢的人就可以給孩子買高階布娃娃。而在日本,有錢會令人疑惑,守本分才讓人放心。即使在今天,窮人和富人一樣,都以遵守等級制的習慣來保持其自尊。這在美國是無法理解的。法國人托克維爾(toceville)在1830年代就在前引著作中指出了這一點。生在十八世紀法國的托克維爾,儘管對平等制的美國給予好評,但他仍對貴族生活知之甚深,十分鐘情。認為美國雖有其美德,卻缺少真正的尊嚴。他說:&ldo;真正的尊嚴在於各安其分,不卑不亢,自王子以至農夫,皆可以此自許。&rdo;托克維爾一定能理解日本人的態度,即認為階級差別本身並沒有什麼不體面。
在對各民族的文化有客觀研究的今天,人們認為&ldo;真正的尊嚴&rdo;可以由不同民族作出不同定義,恰如他們對屈辱作出不同解釋一樣。有些美國人叫嚷,只有由我們推行平等原則,日本人才能獲得自尊。他們其實是犯了民族自我中心主義的錯誤。如果這些美國人確如他們所說,真的希望有一個自尊的日本,他們就必須認清日本人的自尊的基礎。我們可以承認,(正如托克維爾那樣)這種貴族制度的&ldo;真正尊嚴&rdo;正從近代世界中消逝,我們相信,另一種更優異的尊嚴正在取而代之。日本無疑也將如此。但在今天,日本只能在它自身的基礎上重建其自尊,而不是在我們的基礎上重建。而且,它只能用它自己的方式來純化自身。
&ldo;對名分的情義&rdo;,除了&ldo;守本分&rdo;之外,還要履行其他多種義務。告貸者借款時也許要把&ldo;對名分的情義&rdo;抵押給債主。直至二、三十年前,借款者一般都要向債主表示:&ldo;如果還不了債,我願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