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第2/3 頁)
文章列舉七種代表性觀點,說《菊與刀》是令人注目的一種。凡此都表明,此書影響至今不衰。
顯然,把這本書譯成中文是值得的。經瞭解我國解放前後均無此書中譯本,乃決定動手翻譯。所據英文原著版本是:the chrysantheu and the sword,by ruth benedict,the riverside press,cabrid,assachett,1946;並參照了長谷川松治譯日譯本《菊と刀》,社會思想社,《現代教養文庫第16種》,昭和三十八年第36次印刷。英文原著者注照譯或照錄,日譯本注及中譯者的補註則分別加&ldo;日譯者&rdo;或&ldo;譯者&rdo;字樣。原著有鳴謝及索引,中譯本從略。
現在,國際上出現&ldo;日本文化研究熱&rdo;,諸說並陳,頗有令人眼花繚亂之感。我國一位學者舉出六種主要學說並加以評論,本尼迪克特的&ldo;恥感文化&rdo;被列為第一種。關於這本書的評價自應留給讀者。這裡我們想提出的是:所謂&ldo;文化&rdo;,其含義既有廣義、狹義之分,也有觀點不同之別。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來,文化屬於上層建築,其核心是社會意識形態,它反映經濟基礎並受經濟基礎的制約。但文化又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其歷史形成的特點並反作用於經濟基礎。金克木先生說:文化就是&ldo;國情&rdo;,就是&ldo;國民性&rdo;,日本文化就是&ldo;日本人&rdo;:他希望,研究各國社會,不僅要&ldo;找尋決定性的物質因素&rdo;,而且要&ldo;探討起重要作用的精神因素&rdo;,不是隻得出&ldo;抽象模式&rdo;,而且要發現&ldo;具體典型&rdo;。這段話很有啟發。實際情況表明,同是封建主義,不僅東西有別,而且中日也不同;同是資本主義,也各有其特色。這種差異就是民族特徵,其形成有歷史的文化背景,其表現則為特殊的文化形態。如果這樣理解不錯,那末對民族文化的研究自應從歷史背景上考察,在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聯結上下功夫,其結果也必將大大豐富和加深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容,推進對各國歷史和現狀的研究。本尼迪克特是在日美交戰情況下研究日本的,她只能憑藉間接資料進行&ldo;遙研&rdo;。中國人對日本實感最深,關係最密,兩國文化又有悠久的歷史淵源,當然更有條件,也更有必要研究日本文化,這正是我們翻譯此書的動機。至於翻譯質量,限於水平和精力,難免舛誤,敬希指正。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