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其實要怪還得怪呂布。長安的時候呂布誅殺董卓,掌控朝廷,可他沒有容人之量,要把董卓的西涼騎兵統統殺掉,才促成了後來的長安之亂。
如今呂布轉了個圈又來找張繡,假如呂布的骨子裡不是我,以他原先那個德行,怎能和張繡和平相處,賈詡擔心的就是呂布。
沒辦法,誰讓呂布原來就是那麼個形象呢,我漸漸的改變只有自己軍營上下能看得到,外人看到的還是原來那張皮。
第二天,等來了張繡的信使,我帶了五十個近衛營計程車兵,協同陳宮去會張繡。
高順和張遼在軍中坐鎮,避免有人趁機作亂。
路上我告訴陳宮,這次的談判由他出面代表我軍,我只負責協助。我不希望談判過程中讓賈詡拿我說事。
遠遠的已經看到張繡帶了五十名士兵等在談判臺前,他身邊有一名身穿儒服的文官。
張繡一身精煉,神氣清爽,身著武將勁服,乾淨利落。看臉面正是少壯風範,意氣風發,整體給人的感覺,透著精明和幹練。
賈詡,賈文和,雙目炯炯有神,一身的飄逸,輕鬆,只是在那眼神轉動之間,看得出他對一切盡在掌握的信心。
我走上前,大笑道:&ldo;張將軍別來無恙啊,雖然你我曾同殿稱臣,可一直未能與將軍深交,不過將軍的風采,奉先記憶猶新啊!&rdo;不過是官面話,我還不知道呂布見過張繡沒有,不過既然都在長安呆過,就當呂布偶然見看到過張繡的背影就是。
&ldo;將軍才是永遠光彩奪目,耀眼生輝啊,繡不及也。&rdo;張繡還是挺謙虛的嘛。
分賓主落坐,再客套一番,這才進入主題。
張繡和賈詡聽我軍是由陳宮作為代表,都比較詫異。
呂布的強勢不單表現在他的武藝獨步天下中。一直以來呂布在戰場上身先士卒,在決策之時也習慣作為主導,很多時候都一意孤行,獨自決斷,這是他的性格使然。
這次談判,習慣強勢的呂布竟然退居幕後,由陳宮出面,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
談判開始,張繡的嘴皮子沒有賈詡利索,說了幾句便由賈詡和陳宮兩人去互相扯皮,說到底還是爭奪各自的利益。
我帶軍前來,無非是想壯大自己的勢力,最好就是張繡乖乖投降,讓我們兩軍成為一家,那時即使曹操全軍而來,我也能輕鬆應對。
可張繡不是木偶,由不得我隨意折騰,他更想我全軍改姓張,那他才高興呢。
我們兩軍誰也不會臣服,但一山不容二虎。我不是來和他搶地盤的,宛城不能出現兩個山頭,我們中間需要有一個當主導,一個當副手。
假如張繡的實力強過我軍,那麼理所應當是我軍為從屬。
但我軍挾輕鬆奪汝南,火燒敗曹軍的餘威而來,實力又超過張繡,自然要當主導。
我趁賈詡和陳宮兩人浪費口水之時,拉了張繡到一旁聊天。
&ldo;將軍志在中原否?&rdo;我問張繡。
&ldo;只要有機會,誰都想統一四海,使國家太平,萬民安樂。只是如今天下大亂,繡實力有限,只能據守一城,不敢仰望其他。&rdo;張繡說的比較中肯,看他也不像個習慣耍滑頭的人。
&ldo;將軍說的對極,如今戰亂頻繁,民不聊生,就是暫事沒有戰亂的地區,人們也是提心弔膽,惶惶有如末日。要消滅戰亂,就得先實現天下一統,恢復一個正常而清明的朝廷,可如今天下英雄,誰又能當此大任呢?&rdo;我和張繡的面前雖然沒有酒來煮,但也不影響論天下英雄的話題。
張繡默然不語。
&ldo;袁紹和袁術兄弟兩人雖出身四世三公之家,但觀兩人治下,民眾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