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無後坐力炮(第1/2 頁)
八路軍過去仿製的邊區造就是以這種手榴彈為原型,但是八路軍的手榴彈多是填充的黑火藥為主,黑火藥爆炸威力有限,而有了熊大鎮的科研人才,加上蘇武利用前世的知識予以細節指導。 很快,熊大鎮他們在雞公嶺上不到兩週,幾乎和田小牛出院的同時,就已經生產出了仿製的手榴彈。 為此,蘇武特意和楚雄前來觀察,因為還沒有投入到生產,只是手工生產了十枚手榴彈。 靶場上,熊大鎮樂呵呵的帶著人拿著用烈性炸藥製成的手榴彈。 興沖沖的在眾人面前扔出了一顆,幾秒鐘後,手榴彈轟的一聲響起。 看靶的戰士們將人形靶取回來,不少破碎的彈片已經插進了靶子中,細數一下,四五個人型靶子每一個都有十幾個破片,這足以說明了手榴彈的威力。 熊大鎮指著生產的武器道:“木柄手榴彈生產很簡單,其主要部件一般為木柄,這不用多說,現在根據地有不少木匠來幫我們調整合適的手榴彈大小。 至於彈殼、保護蓋、拉火繩、拉環,這些東西並不複雜,基本上都可以自給自足。” 蘇武點點頭,前面說的那些東西確實是不難。 生產的手榴彈唯獨是拉火管、導火索和雷管比較難。 但最為關鍵的是烈性炸藥,但這項關鍵的技術在熊大鎮等人的努力之下,僅僅一週就生產完成。 蘇武高興的熊大鎮說:“手榴彈我們一直很缺,比子彈還缺,打起仗來消耗的太快了,每次繳獲都很少,現在我看我們自己造的手榴彈已經差不多了,就可以批次生產、還有炸藥包,也讓鬼子嚐嚐咱們的傢伙。” 楚雄也投擲了一枚手榴彈,興奮的看著檢測結果,拍著熊大鎮等人的肩膀連連誇讚。 熊大鎮:“等到試驗品成功了,就可以用衝壓的方式生產這些零部件,然後人工組裝,非常適合大規模生產,只要人手夠,月生產個三四千枚手榴彈不是啥問題。” 眾人討論的興致勃勃,這邊,趙金風已經帶著人拿著做好的飯菜上來了。 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下,蘇武下令,保證了所有的知識分子每頓都要有一葷兩素。 女子民兵隊隊長趙金風特意給蘇武展示了她的絕技:四個雞蛋打了整整一鍋雞蛋羹,她原本想得到蘇武的表揚。 不過認真觀察的蘇武想了想,耐心的囑咐她:“會餐可以用,但是武器研究所的知識分子不能做雞蛋羹,要保證營養,從今天起研究所的人員都只吃煮雞蛋!每人一個!” 趙金鳳聽了後,認真的連連點頭。 ...... 火力支援團訓練場地,楚雄今天主要抓的是迫擊炮連的實訓。 蘇武曾經和楚雄討論過過炮兵的徐進彈幕,但那是正規軍實戰需要的。 所謂徐進彈幕,即炮兵的爆炸逐步前進,用炮彈開路,逐步壓制敵人陣地,步兵跟緊炮兵的爆炸點,是步炮協同的巔峰存在。 可現在,唯一可以有充足的炮彈打出來的就是迫擊炮連,如果和鬼子有大型戰鬥,也只能用迫擊炮進行徐進彈幕的掩護。 縱隊那幾門九二步炮就算了,至於三團孫銘所部的山炮連,打完小馬河一戰也就剩下了幾十發炮彈。 只有迫擊炮彈還有幾千發,倒是能夠用一陣。 不過,炮兵們仍然捨不得用火炮實戰操練,只能用教練彈苦練功夫。 步兵們則在崔勇的指揮下同迫擊炮連進行步炮協同作戰,儘管已經立冬了,但戰士們訓練的還是熱火朝天。 蘇武記得,在前世剛當兵的時候,炮兵和步兵一樣講究硬功夫,但是隨著計算機的快速發展貌似不需要這些了。 那時候有一部電影《彈道無痕》,裡面的男主人公石平陽苦練炮兵技術的片段。 等到了新世紀,炮兵就已經不需要測距、計算射擊諸元、裝訂射擊諸元、彈道修正等等東西。 這些東西,哪怕是石平陽這樣的炮兵兵王都比不上20年前的計算機。 但是人的主觀能動性是什麼也替代不了的,身處抗戰時期,炮兵的這些功夫非常重要,要全部練習。 挺進縱隊現在的火力和鬼子甲等部隊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他根據之前在前世中對武器的印象,畫出了40火箭筒的原理圖,但這也很難,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