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聯軍伐齊(第1/2 頁)
魏國朝堂之上關於是否調回河西大軍的討論並沒有持續太久,伴隨著魏侯魏罃的一錘定音,這場爭論也便宣告終結了。
當魏罃和參與爭論的諸位大臣都回到了各自的坐席之後,魏國朝堂的注意力從河西重新回到了魏東的戰事之上。
如何應對魏東已然兵臨城下的八萬大軍,又如何應對齊國可能存在的後續攻勢?
圍繞著這一個問題,魏國朝堂之上一干朝臣的心中再次開始思索了起來,有些更是三三兩兩地議論了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當群臣還在苦思對策的時候,身為司馬的公孫頎卻是再次從坐席之上來到了魏罃的面前。
迎著看向自己的一道道視線,就聽公孫頎沉聲說道:“啟稟君上,臣以為魏東有公孫痤將軍及其麾下四萬大軍坐鎮,再加上各城堅固的城防。”
“擁有這兩個優勢在手,只要公孫將軍處置得當,至少在短時間之內魏東戰事並不會淪落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面對如今魏東戰場的現狀,我魏國完全可以遊刃有餘地來應對齊國來勢洶洶的大軍。”
當公孫頎這一番分析說完之後,一直在認真傾聽的一干魏國朝臣們,紛紛帶著幾分贊同地點起了頭。
“司馬所言甚是。”對於公孫頎的分析同樣表示了肯定之後,魏罃帶著幾分詢問的眼神看向了他,“只是不知道我魏國該如果應對齊國此番的攻勢?”
公孫頎在聽完了魏罃丟擲了這個問題之後,當即不假思索地說出了心中的盤算。
“啟稟君上,臣以為若要應對此番齊國的攻勢,我魏國執行的方略應當是邦交為主、征戰為輔。”
“邦交為主、征戰為輔。”
公孫頎的話音剛剛落下,魏罃情不自禁地將他提出的這條方略暗自複述了幾遍,他的目光之中卻是浮現出了幾分明悟。
此時此刻,魏罃只覺得自己前方的迷霧頓時減弱了幾分,一股豁然開朗的感覺出現在了他的心中。
不得不說,公孫頎所提出的這八個字,卻是正好符合了魏國國內的現實以及周邊的形勢。
此時此刻,魏國和秦國之間激戰正酣,魏軍的大部分主力也都處於河西戰場不能東調。
魏國在魏東戰場之上能夠投入的力量,不過是公孫痤以及其麾下的四萬大軍。
守衛城邑或許還可以,但是想要進攻卻是明顯力量不足。
也正是基於魏國在魏東戰場之上兵力不足的這個現實,公孫頎這才提出了征戰為輔的方略。
另外一方面雖然魏國在魏東戰場之上兵力不足,但是魏國此刻卻也不是孤軍奮戰。
既有像趙國、韓國這樣國力強盛的大國作為其盟友,也有如同衛國這樣的小國作為其附庸。
事實上,在這場魏齊之間的戰爭之中,可能成為魏國盟友的國家又何止以上三個。
就比如地處華夏南方的楚國。
自從魏國、趙國、韓國之間重新達成盟約之後,感受到三晉同盟所帶來的巨大壓力的楚國,已經暫時放棄了北上而選擇向東經略淮泗之地。
若是楚國執行東進的國策,勢必會和東方大國齊國產生衝突,而擁有共同敵人便構成了魏楚之間合作的前提。
還比如地處齊國周邊的宋國、魯國。
宋國、魯國與齊國之間的糾葛可以說是由來已久,其淵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的春秋時代。
數百年以來,齊國依靠著自己強大的國力時常發動對於宋國、魯國的戰爭,這讓兩國曆代國君心中始終對東方這個強大的鄰居充滿了忌憚。
若是讓宋國、魯國單獨對強大的齊國發動攻擊,或許這兩個國家並沒有這麼大的膽量。
但若是魏國在率領三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