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歸路無期意惶惶(第1/3 頁)
“大夢誰先覺,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遲遲。”
阿呆朦朦朧朧聽到有人吟唱,從榻上起身,起開窗子眯起眼睛看了一眼院裡的日晷,心裡一驚,竟然已經過了辰時早食。昨晚從草廬中廳出來,諸葛亮交代之事又萬分緊要,因此夜裡練功花了好久摒除雜念,這一睡便過了時辰。
他來到院中打水洗漱,發現剛才吟唱的是諸葛均,心知眾人知他夜間練功,作息與常人有異,平時素不打擾,然而今日是諸葛亮出山大日,劉備會派軍士前來護送,不能誤了時間,便由諸葛均在院中將自己從榻上“唱”醒。
梳洗完畢後,小廝奉上了早食的茶點,眾人也不多話各自忙碌,光是諸葛亮的書簡就裝了一大箱,細軟衣物又收拾了好幾包,另外還有黃月英的好些記錄著木工鐵械製造之法的布帛皮紙。
臨到午時,聽得遠處遙遙有散落的鞍轡聲,眾人便知劉備派來的軍士已到。為首的一員將領面如白玉,身形健碩,濃眉無須,雙眼炯炯,騎著一匹白馬,倒提一杆長槍,威風凜凜,全然不似昨日劉關張三人的書生打扮。只見他領著五十餘名士卒,到的隆中草廬院前十數丈外翻身下馬,獨自走了過來。
“末將趙雲,奉我家主公劉玄德之命,前來此地護送軍師出山。”說罷便對著小廝阿吉一拜。
小廝阿吉也不含糊,趕緊稟報諸葛亮。院內眾人早已聽見馬蹄聲,一起出院迎接。
賓主相見,諸葛均將主家眾人相繼介紹了一番,說到阿呆的時候,趙雲好一番打量,眾人心知必是昨晚張飛回去,與他提及二人交手之事,想起張飛如火似焱的性格,心中不免覺得好笑。
寒暄過後閒來無語,趙雲帶來的那些士卒們便依照黃月英吩咐,把細軟行李搬上了馬車,一路啟程向北。
臨行前諸葛亮握住諸葛均的手,託付道:“均弟,我此去前路漫漫、禍福未知。我不在時,務必照顧好承彥公與水鏡先生。你好生耕讀,兀自珍重。”
諸葛均並不顯得有多麼不捨,更多是為兄長覺得高興,自格物意誠、到修身齊家、後至治國平天下,終究是讀書人畢生的志願,何況他的兄長還是經高人指點、得遇明主親顧,更是千百年文人士子神往而不可得的際遇。
軍士將黃月英領上馬車,給諸葛亮、阿呆各牽來一匹坐騎,諸葛亮翻身一躍上馬,看了看阿呆,阿呆連忙擺手,羞怯地說:“我不會騎馬,步行便可。”一旁的趙雲一愣,黃月英已在馬車上,此時也不便讓阿呆再上馬車,便示意牽馬計程車卒退下讓他隨隊步行,心想關張二人說起這小子都是如何如何了不得,怎生竟然是個連馬都不會騎的小郎。
自隆中到新野,需經漢水渡口坐渡船過河,過樊城地界再往北數十里,總共有近二百里的路程,尋常步卒行軍也需得四日方可到達。趙雲這支人馬顯然是在不遠處接應的劉備,方能第二日便到的隆中。
眾人一路向北,諸葛亮與趙雲自是並馬閒聊,瞭解劉備軍中的戰備與近日前方探子回報的軍情。趙雲向諸葛亮說提及自徐庶跟隨劉備以來,整頓軍校招募人馬,眾文武都深感主公得了一位大才。可後來徐庶談及諸葛亮時,卻說‘此人之才勝我百倍,如螢火之光比皓月之明’,因此才有的“三顧茅廬”。諸葛亮只笑而不語,倒是一邊隨行的阿呆心想:“這些人將孔明兄的才能說得神乎其神,也不知道是真心實意還是溜鬚拍馬,看來此去壓力不小,稍有不慎就會被人覺得是欺世盜名之徒。不過看孔明兄的樣子,似乎是胸有成竹。”
一路上了官道,自是順暢無比。經漢水渡口北渡後,阿呆便看到了另一幅景象。周圍田壟大多都已荒廢,偶然有的村莊也都已無人居住、狼藉不堪。便問趙雲所見為何,趙雲回答鄉野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