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4/4 頁)
夕,西向揖月。《漢武帝故事》曰:武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於猗蘭殿。
【體亞聖 慮如神】《張儼默記》曰:漢光武體亞聖之才,執文武略,聰明仁德,膺時而出。《薛瑩漢記》曰:光武寬容博納,計慮如神,是以任光寶融,望風附影也。
【仕金吾 擊銅馬】《後漢書》曰:光烈陰皇后諱麗華,南陽新野人也。光武適新野,聞後美,心悅之。後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因嘆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東觀漢記》曰:更始年立上為蕭王,擊銅馬,大破之,乃受降。
【殺王尋 擒張步】《後漢書》曰:更始元年,王莽遣王尋、王邑,將兵百萬,旌旗輜車,千里不絕。圍昆陽城數十重。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尋邑陣亂,遂殺王尋。莽兵大潰。《張儼默記》曰:漢光武中興,破赤眉,擒張步隗囂之徒。群兇夷滅,華夏肅清。
【北部 西陵】《魏志》曰:太祖武帝,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魏武帝遣令曰:吾婕妤妓人,皆著銅雀臺。於臺上施六尺床繐帳,朝晡上脯糗之屬。月朝十五,輒向帳作樂,汝等時登銅雀臺,望吾西陵墓田,勿缺。
【擊蛟 射雉】《幼童傳》曰:太祖幼而智勇,年十歲,嘗浴於譙水。有蛟來逼,自水奮擊,蛟乃潛退。於是畢浴而還,弗之言也。《魏書》曰:太祖於南皮一日射雉,獲三十六頭也。
【林海 野葛】《劉義慶記》魏武帝行兵失道,三軍皆渴。帝曰:“前有大梅林,結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以及前源。張華《博物志》曰:太祖習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
【脩渦 營洛】《魏志》曰:黃初六年,帝遂以舟師自譙修渦入淮,從陸道達徐州,築東巡臺。至廣陵故城,臨江觀兵。又曰:黃初元年十二月,帝初營洛陽宮,戊午幸洛陽。
【書鞭 擊蔗】魏文帝《臨渦賦序》曰:上建安十八年至譙,餘兄弟從,上拜墳墓。遂乘馬遊觀,經東園,遵渦水,高樹之下駐馬書鞭,為《臨渦賦》。魏文帝《典論》自敘曰:餘幼學擊劍,與平虜將軍劉勳奮威劉展等,共飲酒。宿聞展有手臂,能空手入白刃,餘與論劍長久。謂言:“將軍法非也,餘顧嘗好之,又得善術,因求餘對。”時酒酣耳熱,方食竿蔗,便以為杖,下殿數交。三中其臂。
【金車 寶鼎】《吳志》曰:初興平中,吳中童謠雲:“黃金車,班蘭耳;開閶門,出天子。”閶門,吳西郭門,夫差所生也。《吳錄》曰:赤烏十二年,寶鼎見於臨平湖中。
【都武昌 遷建鄴】《吳志》曰:黃初二年,孫權自公安郡都鄂,改名武昌。又曰:黃武元年四月,祭南郊,即皇帝位,遷都建鄴。
【持鞍緩鞚 受箭回船】虞溥《江表傳》曰:孫權徵合肥,為張遼所襲,乘駭馬上津橋南。回見徹谷利在馬後,使權持鞍緩鞚著鞭,遂得超渡。魚豢《魏略》曰:孫權乘大船來觀軍,曹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以輕面受箭。箭均船平而去。
【大口方頤 長上短下】虞溥《江表傳》曰:孫堅為下邳丞時,權生。方頤大口,目有精光。漢獻帝《春秋》曰:張遼問吳降人曰:“紫髯將軍,長上短下,是誰?”答曰:“是孫會稽。”
【結吳 胤漢】《蜀志》曰: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華陽國志》曰:漢末雄傑並起,先主名微眾鮮,建元胤漢,與之鼎峙。
【棄妻子 失七箸】《蜀志》曰:曹公遣精騎追及先主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數十騎而走。又曰:曹公從容謂先主曰:“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袁本初之徒,不足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