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第2/2 頁)
,巴金受到熱烈歡迎。十一月一日,巴金在香港文化界人士座談會上談到「傷痕文學」時,表示:「文化大革命」應該徹底否定,揭露、批判「文革」的作品應當繼續寫,但寫的目的是為了醫治傷痕,而不是人身攻擊。目前的問題是還沒有寫出足夠深刻的作品。
【16】 老趙指趙瑞,詩人,從文指沈從文。趙出身於昆明西南聯大,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當時應中文大學之邀,已在中大講學,後與巴金在頒授學位典禮後晤面,記得我們還攝影留念。趙的夫人楊苡(原名楊靜如),作家、翻譯家,是著名翻譯家楊憲益之妹,筆者曾在北京、上海先後與她晤敘。她早年在天津讀中學時即仰慕巴金作品與作家本人,差不多同時與上海的中學生陳蘊珍(筆名蕭珊,後為巴金夫人)都與巴金通訊。楊苡著有《雪泥集》,是巴金與她多年通訊的輯集。陳、楊二人同在昆明西南聯大讀書,且在校外同住一房,是好友。
【17】 《胡適之談話錄》。
【18】 時為一九四六年夏或稍後,當時潘際坰從上海《大公報》要聞編緝轉任副刊編輯,並料理其他幾個週刊發稿事務,編《出版界》,曾去霞飛坊(今淮海坊)五十九號拜訪巴金先生,請他賜稿。距巴老寫這封信已有四十年光景,他的記憶力真好。五十年代之初,黃裳兄告我,巴金先生有意要我們兩人為上海平明出版社編一套《新時代文叢》。我們大約工作了三年左右,出書十餘種,直至五三年我被調到香港《大公報》北京辦事處工作。廿五年後,七八年夏又調回港報。至於我的退休,似乎有些突然,也許正是巴老在《合訂本新記》裡提到的「害怕」我「頂不住那種無形的壓力」,他們急於要我退休,我說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隨想錄》還未發表的二十多篇文章,仍由我來報社校對,直至全部登完為止。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