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頁(第1/2 頁)
此時的晚禮服不是美式的閃閃發光,就是歐洲的一板一眼。
穿在身上都很板正,很認真很用力的模樣,比起這張維納斯的輕鬆隨性,就顯得特別刻意。
刻意,是各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最不想要的身份標籤,他們講究的就是「我,有錢,有顯赫家族,我幹什麼都是對的。」
但又不可能真的穿著背心短褲拖鞋上街,大家在小心翼翼的試探之中,想要表達個性,又不敢徹底的表達個性。
劉嘉決定嘗試仿照這些雕塑上的衣褶,為自己做一條禮服裙。
布的織法是經緯交叉,橫平豎直,大多數衣服的剪裁方法也是這樣,沿著布的經緯線剪裁出的布料做成衣服最穩定,不會出現任何的不可控。
這種直裁法會導致腰部這種收細的位置出現面料堆積,不管怎麼處理,都會在視覺上產生截斷效果,不能做到劉嘉想要的輕鬆飄逸。
想要達到飄逸垂墜的感覺,就要採取斜裁法,也就是把平平直直的一塊布傾斜45度夾角的裁剪法,那樣裁出來的布料,就會產生自然的褶皺,下擺還會自動加寬,非常符合劉嘉想要的「不經意」「自然」。
時尚界普遍認定瑪德琳·維奧內特首創了斜裁法,不過劉嘉知道在湖北江陵出土的戰國楚國墓中,就有一件禪衣的領口採用了這種手法。只不過不是全衣使用,而是領口和袖口的滾邊,這種被稱為「頗緣」的滾邊,使用直裁法,包邊會起小皺紋,斜裁法就可以平平整整一路到底,21世紀的衣物上也能看出滾邊是用什麼樣的手法裁出來的。
優點是明顯的,確點也是明顯的——費布,平常人家享用不起,有小皺不要緊,便宜啊。
既然出席舞會的都是有錢人,劉嘉也不打算替她們省布料了。
不要存心替他們省錢,一切以好看為要。
理論知識十足的劉嘉到真正動手的那一刻,才發現問題。
原來斜裁對布料的要求那麼苛刻,以及布料上的花樣還挺多。
稍硬一些的布料不適合用來做斜裁,經線與緯線數量偏差嚴重的也不行。
太輕的不行,太重的也不行……
太小的也不行,她希望能用一塊布做出整體效果,而不是拼拼接接,那樣就沒有意義了。
光是找布料,劉嘉就發動了她所有的面料提供商,最後在義大利人那裡找到了一塊紅色絲綢。
那塊絲綢尺寸大到驚人,是普通尺寸布料門幅好幾倍,足足有三米那麼寬。
正常的紡織機是做不出來的。
「怎麼會有這麼寬一塊布。」劉嘉十分驚訝,這個時候的布料門幅也就90厘米左右,到八十年代出現一米五的面料,那種都會被稱為「雙門幅」。
供貨商告訴她,這塊絲綢不是為了做衣服織的,而是想做成旗子,掛在市政廳三層樓高的頂上,再垂下來。
不幸的是,訂旗子的人是西西里人,他家有祖傳的業務。
儘管他覺得那旗子代表的信仰很符合他的品味,但是扛旗的墨索里尼並不這麼覺得,這段時間,西西里與墨索里尼的關係處於崩潰的邊緣。
聽說這位顧客,已經跑回西西里島,準備帶著家族跟墨索里尼對著幹了。
所以,這旗子的面料就這麼閒置了。
劉嘉不在乎面料商是不是一塊料子賣兩次,能織出來,充分說明現在的織機已經有了織巨幅布料的能力,很好,以後有充分的發揮空間了。
布料到手,下一步是研究應該做什麼款式。
最簡單的一塊布款式就能看出斜剪的效果,但是普通人一眼未必能理解這種手法高階在哪裡。
要想讓消費群體看明白,快快掏錢,就得炫技,讓人一看就「哇哦,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