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修身至善(第1/3 頁)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國學錢教授闡述,心光明瞭,心也定。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齊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正心正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心者。身之所主也。心不動時,無所謂善惡。
無論是修身齊家,夫妻之間還是凡人之間,都不要因為環境好壞,而心不安。
齊家,源於雙方的福報與德行的對等。心像一面鏡子,冷靜時想問題清楚。心動的時候,反而容易做出不正確的決定。
因果和緣分這種神奇的東西,難以用語言詮釋。一對夫妻因為心的感應和生命的旅程,不期而遇地相遇在時光的長河中,這份情誼如彩虹般的緣分似乎已經在悄然之中給予他們美好未來的期望。
而當兩人牽手,走在婚姻的路上,這更是緣分的另一種形式,是對彼此福報與德行的認可。
福報與德行的對等。福報,不遷怒,也是夫妻之間長久走到一起的基礎。婚姻不是簡單的愛情結晶,而是需要雙方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的生活方式。如果一對夫妻在福報和德行上都有一定的匹配度,那麼他們將會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共同點,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形成良好的互動關係。而這樣的關係,是維繫婚姻關係長久穩定的關鍵。
除了因果,夫妻之間還有業力的牽引。很多人可能會對“業力”這個詞感到陌生,但實際上,它是指我們在過去的行為所累積的因果報應。如果一對夫妻在格局和福道上有著明顯的差異,那麼他們的婚姻關係可能因為業力的牽引而發生改變。例如,一個喜歡追求物質享受的伴侶和一個注重精神修養的伴侶,他們可能因為各自的需求和價值觀而產生矛盾。但正是這種矛盾,促進了雙方的成長和進步。
格局與福道的匹配問題。夫妻之間不僅要具有共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相互扶持和成長的潛力。如果雙方的格局和福道差距過大,那麼就難以相互支援、相互依偎。因為幸福不僅僅在於現在的享受,更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夫妻雙方勉強走到一起,也難以長久相伴。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那些看似不匹配的夫妻註定要分開。上天總是公平的,它給每個人安排最適合的人。正如古人所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當緣分走到盡頭時,夫妻雙方應該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伴侶。這是緣分的另一種智慧,也是我們生命旅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夫妻之間的因果,同樣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它讓我們相遇、相知、相愛。然而,它也告訴我們,真正的幸福不僅僅在於緣分本身,更在於我們如何去經營和維護這份關係。因此,讓我們珍惜彼此之間的緣分,共同成長、共同進步,為我們的未來創造更多的美好回憶。
“不管做什麼?都需要包容和難得糊塗。”紅姐也是時而糊塗時而清醒。她也在紅塵中修行。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太聰明,不必太聰明,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周國平老師的至理名言,細細品味,頗具深意。
生活在這紛繁複雜的世界中,我們需要聰明,但也要適當地迴歸到一種傻傻的狀態,因為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難得糊塗,不是真糊塗,是不必太較真太認真……有因必有果。
首先要把自己修好,再去幫助別人。聰明的人,往往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卻也因此容易陷入對細節的過分糾結,忘記了生活的本質和美好。他們總是在權衡利弊,算計得失,卻忘記了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無法預知的旅程,充滿了未知和驚喜。然而,過於聰明的人,往往會因為過於算計而忽略了身邊的人和事,忘記了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