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頁)
不已。我又笑道:“還有諸位武將,汝等生於亂世,常言道:亂世出英豪。此時華夏英豪輩出,數百年不遇,正是大中華趁勢而起,橫掃四夷,建立千秋萬載不滅基業之最佳時機也。爾等怎可滿足護國安邦此區區之任,而不思進取耶?”諸武將大慚,紛紛請罪。趙雲亦道:“未將等愚鈍,有失大王厚望,為將者理當內護國民,外鎮蠻夷。可是常久以來,過度對外用兵常常大耗國力,引發內亂。(漢)武帝初,國家何等強盛,然數十年對外征戰,大耗國力,大漢從此走下輝煌之頂點,終有王莽篡汗。此不可不察耳。”此言一出,眾文武稱是,紛紛附和。
我仰天大笑,眾人愕然,不知為何發笑,趙雲小心翼翼道:“可是未將言語有誤,令大王發笑?”我笑著走上前,拍拍趙雲的肩膀,笑道:“子龍真乃心繫萬民之將也。可是啊,孤說一句話,汝等莫要生氣。”眾人皆道不敢。我緩緩道:“正因為汝等見識不足,只是各有所長,故汝等只能為臣;而孤明視萬里,能解他人所不能解,故可為君。孤之見識自認為遠超秦皇、漢武,甚至可為千古一帝耳。汝等所言征伐枉自耗損國力,實乃謬言耳,待孤為汝等解之。”眾人口雖不言,心道:“我等雖沒有大王高明,但是窮兵默武,亡國滅種的道理還是懂的,怎麼會有錯,倒要看大王如何解釋。”
我面朝長江,口氣沉重,緩緩地說道:“首先,我問諸公,對外征戰,軍費從何而來?”諸人詫異,曰:“當然是百姓賦稅耳。”我道:“噢,可是百姓出錢打仗,戰事結束後,百姓可有得利否?”眾人更奇曰:“大戰一起,必是勞民傷財,焉能得利!”我說道:“是呀,華夏民族自古以來,百姓不支援征伐就是因為這戰爭呀,打來打去,打的是老百姓的錢,損耗的是老百姓的血汗,只有付出,沒有收穫,當然百姓不喜。若負擔過重,必然導致揭杆而反也。”
眾人見我道理極明,更是莫名其妙,曰:“大王所見甚明,可見窮兵黷武確可禍國殃民矣。”我笑道:“諸公錯誤就在這裡啊,爾等可想過沒有,如果百姓在對外征戰中不僅不受損失,還可以大得其利,其會不會還反對戰爭耶?”諸人茫然道:“可是對外征戰,必須要百姓出錢,怎麼反得其利呢?”我暗暗搖頭,真是一群大小書呆子。我道:“這一點便是問題所在了。我可為諸公解之。自古以來,我華夏由於所謂的大中華巍巍天朝之習氣影響,加上儒學的不利因素,往往對外征戰乃是出自於君主之意,主要目的便是打擊不服,懲罰叛逆。幾乎所有的對外征戰都是為了君主的好大喜功、個人顏面而作戰,百姓只有出錢的份,且所有戰利品都為君主所得。所以打來打去,百姓只有倒楣的份,天子卻越來越富庶,天下焉能不亂耶?且我天朝大軍侷限於所謂狗屁理法的約束,我們打敗敵後不僅僅不能對其加以擄掠,反而要出錢出力照顧其生存,展現所謂的狗屁天朝之風。結果把豺虎養大,再來侵略我們、屠殺我們,搶奪我們的財物。如此下來,百姓是越打越窮,國家是越打越弱,只有君王一時受利,但長此下去,必會導致民變,以致王朝滅亡,改朝換代。主公以為孤分析得對否。”諸人紛紛大悟曰:“然也。”
我接著道:“我之所以廢除儒學獨尊,贊成法制為主,儒學為輔,百家爭鳴的用意也頗在此耳。孤意為:以後對外征戰當拋棄一切理教約束,只要是敵人就是血腥的殺戮,無情的掠奪,沒有禮教仁義在。戰爭初期的經費可由百姓出,然而戰爭所得的戰利品為土地、人口、牲畜、房屋、財產、資源則交由百姓支配,如此一來,百姓雖然在戰爭中付出了錢財,卻分得奴隸、牲畜、房屋、財產、土地、礦產,只要我們夠狠、夠準,我們也可以向遊牧民族一樣越打越強、越打越狠。而且由於百姓在戰爭中得利,也再也不會反對對外征伐,反而因為得利而狂熱的支援侵略外族。所以孤才說即使大規模的對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