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5 頁)
,亦為不祥。”可是,唐太宗有時卻堅持要聽她的看法,長孫皇后拗不過,說出八個字:“居安思危,任賢納諫。”
這八個字雖然是長孫皇后脫口而出,其實是已經過深思熟慮,是長孫皇后長期以來,跟隨太宗、觀察太宗、分析太宗的結果。至今一些政要人物常常把這八字方針作為座右銘,貼在辦公室的牆壁上或自己的床頭上,但很少有人知道這句名言出自一個女人之口,出於長孫皇后之口,這八個字既給唐太宗指明瞭方向,又沒有細枝末節的建議和束縛。
魏徵就是長孫皇后從唐太宗手中救下的一個諫臣,魏徵愛挑唐太宗毛病,他對國家大事常常直言不諱,敢於堅持自己的真知灼見,不看皇帝的臉色行事,是什麼事,就怎麼說。對唐太宗的一些不當的行為和政策,也是直截了當地正面指出,併力勸他改正,唐太宗對他又敬又怕,稱他是“忠諫之臣”,但有時在一些小事上魏徵也不放過,甚至小題大做,讓唐太宗常常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一次,唐太宗心血來潮,帶了一大群護衛近臣,要到郊外狩獵。正要出宮門時,迎面遇上了魏徵,魏徵問明瞭情況,當即對唐太宗進言道:“眼下時值仲春,萬物萌生,禽獸哺幼,不宜狩獵,還請陛下返宮。”
唐太宗當時興趣正濃,心想:一個富擁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時間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獸又怎麼樣呢?於是請魏徵讓到一旁,自己仍堅持出遊。魏徵卻不肯妥協,站在路中央堅決攔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氣憤至極,下馬氣沖沖地返回宮中。
唐太宗回宮見到了長孫皇后,還唸叨不休。他說:“一定要殺掉魏徵這個老頑固,才能一洩我心頭之恨!”
長孫皇后柔聲細語問明瞭原由,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她悄悄地回到內室穿戴上禮服,然後莊重地來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稱:“恭祝陛下,賀喜陛下!
她這一舉動弄得唐太宗滿頭霧水,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因而吃驚地問:“何事如此慎重?”長孫皇后一本正經地回答:“妾聞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言,由此可見陛下英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聽了心中一怔,覺得皇后說的甚是在理,於是滿天陰雲隨之而消。
txt小說上傳分享
女不涉政:長孫皇后(2)
長孫皇后不僅救了魏徵一命,還派人賜給魏徵錢財,並傳口訊說:“聞公正直,如今見之,故以相賞;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轉移。”君昏臣糊,君明則臣明,魏徵得到長孫皇后的支援和鼓勵,認為這是唐太宗的充分肯定,更加盡忠盡力。也正因為有這樣一些赤膽忠心的諫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許多過失,成為一位聖明君王。
長孫皇后輔佐唐太宗,公正明智地處理方方面面的關係,常常把好處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寧可自己吃虧,也不讓別人吃虧,深得宮中上上下下的敬佩,無形之中擁有了很大威信和權力,誰都願意聽從她的安排,甚至感覺聽她的話、按照她的安排辦事是一種榮耀。
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文武雙全,早年即與唐太宗是至交,並跟隨唐太宗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功勳,本應位居高官,俸祿比別人多,但因為他的妹妹是皇后,反而處處避嫌,以免給別人留下話柄。
唐太宗想讓長孫無忌擔任宰相,長孫皇后卻奏稱:“妾既然已託身皇宮,位極至尊,實在不願意兄弟同朝為官,以成一家之政,我們不能像漢代呂氏那樣,把親戚朋友都安排到朝廷來。請你不要以妾兄為宰相!”
唐太宗則不以為然,覺得讓長孫無忌任宰相憑的是他的功勳與才幹,不存在“朝裡有人好做官”的原因,與長孫皇后無關,完全是“任人不避親疏,惟才是用”。而長孫無忌也很顧忌妹妹的地位、情面和關係,不願意位極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