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2/5 頁)
趕緊去十阿哥府上揪人去。
胤禩旁眼看到胤禟的動作,心裡微感難過。
"十弟,只要過了今日,八哥定把你的小青子還給你。"
作者有話要說:為避免讓下一章重頭戲太長; 這是一章過度章……
46、朝會
太子被廢,大清朝局動盪不安。幾個阿哥們躍躍欲試;窺測東宮之位;王公大臣們爭先恐後得私下結黨秘語;盼能得擁立之功。 就連後宮內也不時可聽到;關於嫡君之位花落誰家的竊竊私語。 簡直是鬧得這位老皇上心煩意亂,舉棋不定。
今天在乾清宮的早朝氣氛很火爆。 由安親王代表皇室宗親和上書房大臣馬齊;共同起頭;領著眾位大臣們一併上奏:奏請皇上立八貝勒為大清朝太子。 胤禩自己本身雖不出頭,但胤禟,胤誐和胤禎;都附議於安親王等人之奏。 上奏的人雖多;署名附議的小官小臣們更多。 但康熙面色平靜;竟是淡淡的一句:延後再議。 就將所有人的激動給壓了下來。
胤禩神色複雜,卻低頭不發一語。 胤禟猶自沉思;不明皇上的態度究竟是如何。 康熙如此絲毫不表態,讓臣下們難以臆測君心,沒有人敢繼續堅持。 此時太子太傅王掞卻跳了出來,獨樹一幟的請求皇上覆立太子。
王掞學識淵博,為人正派,深得康熙的信任,被委派為太子的師傅已經很多年了。對皇上的委託,他是忠心耿耿,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教導太子盡心盡力,給太子講書,也教太子做人。在他的心裡,皇上是君,太子是國家儲君。在他看來,康熙廢太子的諭旨,可謂是莫須有之罪。 太子一沒叛變,二未弒君。 多年來輔佐皇上處理國事,就無功勞,亦有苦勞。 究竟有何重罪導致太子廢立?
胤礽在熱河行宮時,偷偷窺視皇上行蹤,並與庶母妃有糾纏不清的孽情一事,康熙視為奇恥大辱,當然不可能明旨公告天下。 為此,王掞早已數次求見皇上,為太子求一個公道。 康熙不願斥責這名忠心的老臣,只得想法把話題岔開。
就在老太傅王掞不甘不饒之時,直郡王胤禔第一個跳了出來,跪倒在殿中央。
"兒臣叩請皇阿瑪割愛,以國家社稷和朝廷安穩為重,以防眾逆臣屢次以復立太子為名,挑動得人心不安。 請皇阿瑪賜胤礽自盡,以絕後患。"
哄得一聲! 殿上眾人又激動起來。 康熙心跳得更是厲害。 這就是他的兒子們,為了權勢地位,竟連兄弟之情都可以不管不顧了。
康熙其實心裡明白,有太多的皇室秘聞,實在有損皇家威嚴,不適合在外臣面前透露太多。 之前胤禔表示願意代父背過,要將胤礽置於死地一事,著實讓康熙感到失望,也為此難過了好幾天。 故意不當場表示意見,固然有希望胤禔能夠後悔自省,不再提起此事,也有著要探探其他兒子對太子一位的野心和態度之意。
康熙沒想到,胤禔非但不悔改,還要在今日早朝上,當著眾多朝臣的面前再次提起此事。 真要逼得康熙賜胤礽一杯毒酒,他才肯罷休嗎?
習慣隱忍的康熙,心裡越怒,面色表情卻越顯平穩。 眼光一掃而過,胤禩等人雖沉默不語,但在胤禎眼中卻看得出興奮和期待之意。 相比於胤祉神色上明顯的掙扎之意,胤誐的冷漠也讓康熙心驚,其它阿哥們大都顯的不捨和震驚。
"胤禔,若依了你的意思,朕豈不就像那弒子的紂王一般?你欲讓朕在千古之後留下何等名聲呢?"
謹慎如五貝勒胤祺,四貝勒胤禛和十二阿哥胤祹等人,都能從康熙平順到不尋常的語氣中聽出不妥。 但胤禔從軍多年,習慣和直來直往的兵卒們來往,康熙如此的淡漠語氣,反而讓他誤認康熙的意思了。 胤禔以一種忠孝兩全的態度對康熙自告奮勇。
"回皇阿瑪,兒臣願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