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老子的大智慧名言 > 第20部分

第20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我在萬族打造氣運神朝夢境空間之星宮鬥羅:在武魂殿我談個戀愛怎麼了諾蘭利亞編年史一不小心成為全服公敵暴擊簽到,別人求生我卻成神雙人方塊求生,性感蘿莉終成嬌妻斬神:我虛無代理人,只想擺爛精靈寶可夢XYZ特別篇網遊:開局無敵天賦!瞬秒魔神!三角洲行動之第三次世界大戰重生之神級合成系統一刀999萬傷害?你這叫刺客?虛擬網遊,重生無敵鳴潮:帝皇鎧甲,合體!年代:從農村到四合院星漢燦爛之我自逍遙全民領主:億萬蟲族,我即是天災深淵潛航:我能融合萬物網遊天龍之我為逍遙

孔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的“予欲無言”正是“知者不言”的另一類表達,絕不是孔子不想說話了,而是孔子想將他的教學縱深化,超越二相認識的層次,也就是想進行“無慾觀其妙”的課程。這是孔子為了解學生境界的發問,看學生是否可接受一相境地的教學試探。結果,高才生子貢的表達,說明了與“知者不言”的一相認識還有差距,故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貢只具備二相的“有欲認識”的接受能力,故說老師不講,我們無法得到知識)?”孔子是大智慧,以“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暗示了無言之言,讓子貢瞭解“知者不言”的微妙境地和深邃一相的現量認識。子貢由於境界不到,機宜不對應,故孔子未對子貢進行“不言”之教,子貢也未領略“無言”的境地,以致子貢說:“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其實,儒家的教學亦是從“有欲認識”開始,最終還是導向“無慾認識”的究竟,並非夫子不言“性”與“天道”,夫子的言談舉止,行住坐臥,無一不在展現性與天道。

禪宗講,“從門(感官)入者,不是家珍。”可見從外求的二相所得的“知”與“識”,不是究竟的認識。孔子亦提倡實證、體悟的一相認識通道,而將一相“認識”的究竟性特別提出,故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知之者”是二相的感官認識,“好之者”是從內心的體悟感受,“樂之者”是體悟體證的一相法喜。這裡孔子說的樂,不是娛樂的“樂”,而是三昧正受,非樂之樂。故“知之者”(二相認識者)不如“好之者”(領略、體悟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達一相的三昧正受者),足見孔子修證的大智慧。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孔子明確指出,“易”二相的極性思維無法契入,二相的有為操作無法認識。因為‘易’本是“寂然不動”的一相,“易”清淨本然,常住妙明,故只能以一相的“無慾”認識通道“感而遂通”(體悟體證)。“易”是非極性的究竟一相,是超越感官的形而上的“道”,而不是極性的二相之“器”,故認識“易”不能用極性的思維、語言、文字等有為法來把握。相反,“昔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儒家講的“性”與“命”,乃是非極性一相的屬性與狀態之謂也。

《中庸》中講的“至誠”,就是非極性的一相狀態,達此狀態才能與宇宙本具的屬性相契。故《中庸》講:“唯天下之至誠(不二的一相狀態),為能盡其性(只有一相的認識狀態,才能開顯自性)。”“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從認識來說,“至誠”是非極性一相的認識狀態,也就是老子講的“無慾”認識的通道。“無慾觀其妙”,同樣,“至誠”能“知天地之化育”,“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故至誠如神。”這些都指一相認識狀態的真實與精妙。

3、塞兌閉門才可

如何達到“知者不言”的一相實相之境地呢?老子反覆講:“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塞其兌”者,非言說相也。因“不言”之境,“說是一物皆不中”,不可思,不可議,可思維可言說的事物,一定是極性層次的事物。言說必然有能言所言,一涉言詮,必是二相,故佛陀反覆強調言說的侷限性。《楞伽經》講:“第一義者,聖智自覺所得,非言說妄想覺境界,是故言說妄想不顯第一義。”“言說法如影”,言說是極性思維的表達工具,而思維本身是以二相識取為前提的,“心本無生因境有”,可見一切思維都建立在二相的反映認識基礎上,何況表達思維的言說呢?故佛陀說,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成仙飛昇十年電子廠,火爆全網怒提庫裡南當家大明文青修仙實錄格鬥宇宙:從70億最強男開始潛龍出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