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第1/2 頁)
「不管是思科還是ib,不也是這麼一步步走過來的。」蕭博識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西裝,「大風科創規模不大,卻能有這樣的業績,這才更讓人覺得可怕啊。」
孟謙笑著把倒好的茶移到蕭博識的面前,「學長,上次忘了問你了,按照你的回國難理論,你這次回國的根本原因應該不是因為網際網路寒冬啊,你怎麼想的?」
「想回國確實想了很久了,網際網路寒冬算是個導火索吧,我是做管理的,不像他們做技術的限制這麼多,回來比較方便,就想趁這個機會看看。
這不看著看著,就看到大風科創了嘛。」
見蕭博識有意直入主題,孟謙便不去寒暄,「風信如何走向國際,大風科創如何成為一家跨國企業,學長今天方便說的更深入一些麼?」
這段時間,孟謙在調查蕭博識,蕭博識也必然在瞭解大風科創,這種事情大家心裡都懂,心照不宣罷了,所以既然大家在互相瞭解後還能再次坐在一起,自然彼此都要比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更掏心掏肺一些。
不然,這一次見面都沒有必要了。
然而蕭博識斟酌的時間略有一些久,孟謙不知其何意,突然從桌上的筆記本上撤下兩張紙,「不如這樣,我們都把自己的核心想法寫到紙上,看看我們的想法是否相近如何?」
「可以啊。」蕭博識似乎對這種方式很感興趣。
兩人同時在紙上寫了幾個字,同時攤開後,孟謙的紙上寫著:定位目標群體,以點帶面。
而蕭博識的紙上寫著:市場分級,產品細化。
兩人看著彼此寫的內容沉默了幾秒,孟謙主動開口,「我先解釋吧。」
蕭博識點了點頭。
「風信一旦走出華夏,面對的競爭對手就不再是企鵝這樣的企業,而是類似微軟這樣的企業,所以正面競爭的話,吃點小市場還好,吃大市場估計比較吃力。
我想的策略是把風信現在的優勢,風信圈優勢最大化的去匹配能對這個功能最感興趣的群體,先不再整個戰場上去跟對手競爭,而是先拿下自己優勢最大的目標群體,等把這個目標群體做透做深之後,再慢慢的向外擴張。」
蕭博識認可的點了點頭,「我所說的,算是在你的策略執行前的準備過程,做全球戰略跟做全國戰略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不同國家的文化,政治,經濟,人文,環境都是不一樣的,一個國家再怎麼有差距,也比不上國與國之間的差距。
更何況,還要考慮到一些國際關係,國際政策,國際形勢,所以我們在做國際戰略的時候,第一步往往都是先對不同的國家進行市場分級,對於不同級別的市場,投入的精力和財力,投入的策略和方法是不一樣的。
簡單來說,全球戰略,講究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
所以產品細化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產品的靈活性和可變性,虛擬產品本身也是一個產品,既然是產品,就可以有產品線,而且以社交為核心設計產品線也非常容易。
用產品線去打,會比用一個單一產品去打更有可操作性,但前提是,要對產品線做出小而精的產品優勢和產品特點。
就像你說的,你在華夏可以成功,是因為你的對手是企鵝,是一家同樣剛剛起步的企業,當你走上國際舞臺之後你的對手變成了微軟這種實力雄厚的企業。
微軟想要模仿你在sn上做一個類似風信圈的東西,一兩個月都夠了,而且可以在介面和功能上做的比你更好。
跟擁有雄厚家底的企業競爭,不能拼大而全,要拼小而精。」
「市場分級……學長覺得即時通訊這個東西,市場大概能劃分成幾大塊?」
「我現在還不好說,都沒真正開始做調研。」蕭博識保守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