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第2/2 頁)
,保共中央國外局在季米特洛夫的倡導下,制定了以民族民主革命為主要內容的祖國陣線綱領,並透過電臺予以公佈。隨即由中央委員會與各黨派磋商建立這一愛國民主力量的統一戰線組織。
由於各個政黨內部派別繁多,對祖國陣線組織的態度也很不相同。象農民聯盟的吉切夫、社會民主工黨的帕斯圖霍夫、民主黨的穆沙諾夫等資產階級右翼的代表,都指望從國王手中分得權力,對參加祖國陣線,進行武裝鬥爭都持保留態度。
動搖不定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如農民聯盟的佩特科夫和社會民主工黨的切什麥吉耶夫等則贊成參加祖國陣線,而不贊成進行武裝鬥爭。儘管如此,祖國陣線的思想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援。
在工人黨的積極領導下,全國各地組建祖國陣線的工作逐步展開。
1943年8月,祖國陣線成立全國委員會,它包括工人黨、農民聯盟的&ldo;普拉德內&rdo;派、&ldo;環節&rdo;聯盟(愛國軍人組織)
、社會民主工黨左翼和無黨派知識分子的代表。
此後祖國陣線更加發展壯大,194年9月,工人黨就是在它的旗幟下領導了全國人民的武裝起義,推翻了舊政權,成立了新政府。
二、&ldo;九。九&rdo;人民起義的勝利1943年8月,國王鮑里斯三世去世,年方7歲的太子西麥昂即位,由攝政會議代行權力。
1944年8月在蘇軍向巴爾幹挺進、打擊德國侵略軍之際,保工人黨中央作出推翻反動統治,建立祖國陣線政府的決定。
9月2日,反動當局玩弄花招,組成以農民聯盟右翼領袖穆拉維耶夫為總理的有吉切夫、
67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布羅夫和穆沙諾夫參加的新政府,宣佈執行&ldo;中立&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