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第2/3 頁)
選中儘管取得了勝利,但在政府中未佔完全的優勢。解放初期,捷共黨員人數猛增,但1946年4月至1947年8月,僅增加2萬人,而貝奈斯的民族社會黨卻增加了10萬人,使該黨成員達到64萬人。與此同時,社會民主黨左派受挫。
1947年11月該黨代表大會否定了左派領導人費林格同哥特瓦爾德達成的&ldo;沿著社會主義路線&rdo;聯合行動的協議,並決定由右翼領導人勞什曼取代費林格任該黨主席。在斯洛伐克,民主黨在民族機構中佔優勢。共產黨和資產階級政黨在政權、經濟等領域的鬥爭十分尖銳。
第三節1948年二月事件
共產黨領導的民族陣線政府按照科息斯綱領,一步一步深入開展民族民主革命,並為社會主義革命進行種種準備。
資產階級感到形勢不妙,但又認為自己在政治和經濟上還儲存有相當的勢力,並得到西方的支援,可以同捷共作一番較量。
資產階級各政黨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表,透過種種方式,企圖
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41
打擊和排擠捷共,組成清一色的資產階級政府,推翻民族民主革命的成果,使共和國回到1939年以前的狀態。
他們極力破壞兩年計劃的實施,反對向百萬富翁徵稅,利用1947年的歉收,以蠱惑人心的口號加劇經濟財政困難,阻撓政府的正常工作,分裂民族陣線,妄圖使捷共同意共和法共一樣,被逐出政府。這就是1948年二月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
1948年2月20日,民族社會黨、人民黨和斯洛伐克民主黨的12名政府部長以內務部長諾塞克(共產黨人)未按照他們的要求收回撤換布拉格8名公安局警官的成命為由,拒絕出席政府會議,向貝奈斯總統提辭呈,製造了一場政治危機。
撤換警官,本應屬於內務部長的許可權。資產階級政黨不過想以此為藉口,搞垮以共產黨為首的聯合政府,建立他們的看守政府。資產階級政黨的頭目活動頻繁,奔走於西方大使館之間,商計對策。美國代表捷大使斯坦哈德中斷在國內的休假,乘專機提前返捷。他一下飛機即宣稱,共產黨人的喪鐘已經敲響,捷很快會回到過去的社會制度上去。民族社會黨的報紙《自由言論報》以通欄標題刊登口號&ldo;我們決不容忍警察制度!&rdo;發出了推翻人民民主專政的訊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