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1944年以後,他與佩特科夫在反對工人黨和祖國陣線的道路上沆瀣一氣。
1944年6月他成立了社會民主工黨(聯合派)
,8月,宣佈脫離祖國陣線。
在英、美的壓力下,大選被延期到11月18日舉行。保工人黨領袖格。季米特洛夫在選舉前夕回到闊別20餘年的保加利亞。反對派以政府限制政治自由為名要求組織政府和延期大選,他們的無理要求遭蘇聯代表和工人黨拒絕,於是決定抵制這次選舉。在844%的選民參加投票的情況下,祖b國陣線以8818%的得票率獲勝。
祖國陣線在大選中的勝利,b意味著人民政權的加強。
1946年3月,國民議會選舉工人黨領導人科拉羅夫為議會議長,組成了格奧爾基耶夫為總理的第二屆祖國陣線政府。副總理分別由工人黨的科斯托夫和農民聯盟的奧保夫擔任。塔伊諾夫、於哥夫、維爾切夫留任外交、內務和國防三個部長。反對派拒絕承認選舉結果。根據1944年12月蘇美英三國莫斯科外長會議的建議,祖國陣線政府同意反對派領導人佩特科夫和盧爾切夫進入政府。但反對派得寸進尺,要求解散議會,重新舉行選舉。政府則查抄和禁止了兩個主要反對派的報紙,鬥爭逐步升級。
1946年9月8日,舉行了關於國體問題的全民公決,參加投票的選民中有927%贊成共和制,只有42%贊成君主b制。
9月14日,保宣佈廢除君主制,成立人民共和國。
10月,舉行大國民議會選舉。反對派發動了強大的攻勢。西方國家以苛刻的和約條件相威脅,公開表示支援反對派。在反對派
08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參加投票的情況下,選票比較分散,祖國陣線各黨共得70%以上選票,其中工人黨(共)得到4316%選票。反對派得到b283%選票。
在大國民議會的464個議席中,祖國陣線佔364b個議席,其中工人黨佔277個議席(494%)
,農民聯盟佔69b個議席(148%)
,社會民主工黨佔9個議席(19%)
,&ldo;環b b節&rdo;聯盟佔8個議席(17%)
,最後加入祖國陣線的激進黨b佔1個議席。反對派佔101個議席(217%)。大國民議會主b席由工人黨領導人科拉羅夫擔任。由於佩特科夫、盧爾切夫等反對派領導人進入議會,議會內外的鬥爭變得更加激烈。
大國民議會組成了以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為總理的第三屆祖國陣線政府。由工人黨的科斯托夫、&ldo;環節&rdo;聯盟的格奧爾基耶夫、農民聯盟的奧保夫和社會民主工黨的波波夫任副總理。
政府成員包括工人黨(共)成員10人、農民聯盟成員4人,社會民主工黨和&ldo;環節&rdo;聯盟成員各2人,無黨派人士1人。
這時工人黨(共)已經擁有30餘萬黨員。基層政權都掌握在祖國陣線人士手中。這期間,無論是季米特洛夫,還是保工人黨(共)的其他領導人都曾不止一次指出,保加利亞這一階段所面臨的任務不是一個政黨所能完成的。這個時期形成的保工人黨(共)領導的多黨制具有人民民主的特點。
1946年底至1947年初的巴黎和會是決定保加利亞發展的關鍵時刻。在和會的各個階段,蘇聯都大力維護保加利亞的民族利益,以保證派軍隊對德作戰為由,要求保持其領土完整。
1947年2月簽訂的對保和約,僅規定保對南、希兩國償付700萬美元戰爭賠款。
和約簽訂後,盟國監督委員會停止活動,蘇軍從保撤離。保工人黨(共)和政府一方面將注
東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