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頁(第2/2 頁)
制和接受了史達林關於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越來越尖銳化的錯誤理論,經常混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把人民內部的不同意見當作敵我矛盾來處理,開展&ldo;大清洗&rdo;運動,製造了大批冤假錯案,使許多無辜的黨政軍幹部和黨外人士死於非命,在國內外造成了極為惡劣的政治影響。這種踐踏社會主義民主,破壞社會主義法制的行徑,在40年代末和40年代的東歐國家普遍發生,在個別國家(如阿爾巴尼亞)
,一直繼續到80年代。
在這種政治體制下,共產黨的領導人往往忽視議會的立法和監督作用。一切大事由黨的政治局討論決定,由政府執行,議會很少議政立法,成了&ldo;橡皮圖章&rdo;
,其他政黨和人民團體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這種不民主的政治體制妨礙了勞動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嚴重打擊了他們的政治積極性。
6思想上的左傾教條主義b能否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理同本國實際相結合,這是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關鍵,也是共產黨在理論上是否成熟的標誌。
戰後初期,東歐國家一些有作為的共產黨領導人,根據戰後國際形勢的變化和本國的特點,探索社會主義的多樣性,制定了透過人民民主的道路,採取漸進的方式,逐漸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政治路線。但是在冷戰的國際環境下,史達林強
846東歐劇變的根源與教訓
調社會主義的統一性,反對社會主義的多種道路。他把蘇聯在30年代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社會主義模式教條化、絕對化,強迫東歐國家接受。
1948年,東歐國家被迫放棄人民民主道路。從此,東歐國家的共產黨人(除南斯拉夫外)基本上停止了從本國國情出發探索社會主義多種道路的嘗試,亦步亦趨地追隨蘇聯領導人,使社會主義失去了勃勃生機。
1948年後,東歐國家按照蘇聯模式,用突進的方式,實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在所有制問題上追求&ldo;一大二公&rdo;
,超越階段,在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造成了國民經濟的畸形發展和經濟危機的爆發。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