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第2/3 頁)
特每週上三次課,每次來回都要步行兩個多鐘頭,但十歲的李斯特不辭辛苦,從來沒有間斷過鋼琴課。車爾尼也十分欣賞這位刻苦的學生。兩年後,李斯特的鋼琴技藝突飛猛進,他已經可以在維也納舉辦音樂會了。有一次,他的演奏會觀眾中出現了一位全聾的老人,這位老人雖然無法聽見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靈似乎感受到了這位少年天才的偉力,於是老人在演奏會結束之後,熱情地摟住這位&ldo;神童&rdo;,親吻了他的額頭。這位老人正是音樂大師貝多芬,而這一珍聞則上了當時歐洲的各大報紙,使十二歲的李斯特一時名揚全歐。
在一些匈牙利貴族的資助下,李斯特來到了巴黎,繼續他的音樂生涯。李斯特的性格開朗、熱情,交遊廣闊。他在巴黎時,經常與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來往,他們都具有人道主義思想,追求平等、博愛、自由,在藝術上主張革新。相似的世界觀和藝術觀,使二人十分投機,雨果總是李斯特作品的第一個欣賞者,而李斯特也經常第一個欣賞到雨果的文學作品。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幾首就是根據雨果的詩為意境而作的曲;而雨果的一些詩,也是從李斯特的旋律中得到靈感而寫出來的。難怪後人將這兩位藝術家稱為一對&ldo;精神上的孿生兄弟&rdo;。
1831年,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出現在巴黎,引起了轟動,他使李斯特認識到演奏大師所能達到的高度。李斯特觀看了帕格尼尼這位小提琴魔術師的演奏絕技以後,就下決心做鋼琴方面的帕格尼尼。他學習用鋼琴去做那些輝煌的、不可能做到的、奇蹟般的事情。他也寫一些過去從來沒有人在鋼琴上彈過的樂曲。他相信:沒有任何音樂是鋼琴這種他所熱愛和選擇的樂器所不能表達的。他改編了過去曾經被人們寫過的幾乎一切種類的音樂,從大歌劇到貝多芬的交響曲。李斯特認為:若為鋼琴改寫歌劇和交響曲,他就能把那些可愛的旋律,帶給那些本來永遠也不會有機會聽到它們的人。
李斯特是最偉大的鋼琴家和節目主持人之一,他用手指表演,他的個性魅力產生了許多傳奇。演出時,他不是像以前的習慣那樣背對著或面對著觀眾,而是採用了現在普遍採用的更有效果的坐姿。這種姿勢顯出了他的輪廓清晰的側面像,使人聯想起但丁式的人物。他俯身在鍵盤上,發出雷鳴般的轟鳴,也有愛語絮絮,令貴婦人神魂顛倒。地位稍低一些的女士們爭搶他的鼻煙盒,把他的手帕撕成碎片。李斯特對這些作為傳奇的一部分的滑稽行為加以鼓勵。但是,在這些現象表面的後面,他是一個真正的音樂家。李斯特為他的朋友和信徒演奏貝多芬後期寫的奏鳴曲,他們永遠也忘不了那種感受。在巴黎,著名音樂家如同五月裡的知更鳥一樣多,可是李斯特還是成為他們中間的寵兒。夫人們敬慕他並在路上為他撒滿鮮花;一個公主慷慨地把她的大量財產送給他;一個伯爵夫人竟然同他一起私奔了。
在這位鋼琴家的傳奇中,不可分割的是愛情的傳奇。李斯特沒有結過婚,在五十年中的大部分時間裡,他的生活道路充滿的是嘆息、眼淚和自殺的威脅。折磨他的人中有喬治&iddot;桑,他們曾一起在瑞士度過一個夏天;還有洛拉&iddot;蒙泰和瑪麗&iddot;迪普萊西,後者是小仲馬《茶花女》的原型。對李斯特藝術發展起過更重要作用的是他和瑪麗&iddot;達古爾伯爵夫人的關係,後者用丹尼爾&iddot;斯特恩的筆名寫小說。他們一起出走到瑞士,過了一段田園詩般的生活,這段時間持續了幾年。他們有三個孩子,其中的科西瑪後來成為了華格納的妻子。李斯特和伯爵夫人在怨恨中分手。伯爵夫人後來把李斯特作為她小說中的諷刺物件。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