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第2/3 頁)
太后道:&ldo;這條好……&rdo;轉向嬴政:&ldo;可聽到了?&rdo;
嬴政點頭。
呂不韋道:&ldo;第二件事,是開一條渠……&rdo;
華陽太后道:&ldo;開一條渠?在哪裡?&rdo;
呂不韋道:&ldo;在涇水、洛水之間……&rdo;
太后道:&ldo;怎麼會想到這樣一個主意的?&rdo;
呂不韋道:&ldo;臣是韓國人,在家鄉早就認識一名水工,名叫鄭國,有一次聊起來,他說如果他是秦人,就在涇、洛水之間開一條渠。他說,渠間滿是鹽鹼之地,不利耕種,渠開之後,此間得灌溉之利,可變萬頃良田。臣一直想著這件事,前幾年,鄭國來鹹陽,我們又談了修渠的事,可隨後他家人帶話說,他的母親染病,他便回韓國去了。前不久,臣派人去找他,他表示願意過來。臣將就此事奏請大王……&rdo;
太后道:&ldo;這得用多少人?幹多少年?&rdo;
呂不韋道:&ldo;得舉全國之力,少說年,多說七八年。&rdo;
太后道:&ldo;嗬!了得!人們常說:一年不打仗,秦國就少出一個將軍。你好,三年、五年、七年、八年,把全國的壯丁都用在修渠上,那麼,那些將軍們,王齕呀,蒙驁呀,王翦呀,沒事幹,手還不癢癢?&rdo;
呂不韋道:&ldo;這臣想到了,可這條渠修起來,將獲萬年之利。攻打六國,現在可以做到,而滅掉他們,我們卻非要強國不成。打仗最需要的是兩樣:一是兵源。國力強則兵源足。二是需要糧草。國力強則糧草足。往日,我國打仗,都在周邊,戰爭規模不大,持續時間不長,因此,一不顯兵源不足,二不顯糧草缺乏。長平一戰,兵源、糧草問題都突顯了出來,我集全國少壯,才打嬴了那一仗,而仗過之後,我們也已經不支了。今後,我去滅六國,大軍一動,將不是幾萬,而是幾十萬,上百萬,大軍長途跋涉,需要糧草源源不斷。而且,極有可能是不間斷地作戰。沒有強盛的國力,做到這些那是難以想像的。六國在那裡,跑不掉的。等渠修成,秦國越加富強,這樣,我們才足以滅掉他們。這是一件關乎我秦國命運的大事……&rdo;
太后興奮起來,道:&ldo;這事可跟大王講了?&rdo;
呂不韋道:&ldo;尚未稟奏。臣講了,這是一件關乎我秦國命運的大事,可要做這件事,首先我們要耐得住一段時間的寂寞。而這大王不容易接受。大王不接受,將軍們就會起勁地反對。那就難以成事了。不瞞太后,臣的計劃早就想好了,臣沒有聲張,就是在等太后。現在,太后恢復了,臣便拿了出來。臣需求得太后的支援‐‐只有有了太后的支援,事情才能夠辦成……&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