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日結日休臨時工,無可奈何三十五(第2/5 頁)
開。
“宋先生現在住哪裡?”
“我住坪山。”
“坪山離我們公司不是很遠,是自己買的房?”
“不是,臨時租的。以前的公司在那邊,那邊比較熟。”
“哦?那簡單地介紹一下你以前公司和你自己的工作情況。”
“好的。我上一家公司是……”
表達能力還可以,用短短的幾分鐘將公司的產品、業務和採購模式清晰的表達了出來,應該是來之前有所準備的。但整個介紹也沒有聽出有什麼亮點。
“公司一年的採購金額有多少?你負責的部分有多少?”
“一年大概3個億左右。我主要負責電子物料的,採購金額有超過1個億。”
“你做了三年,是每年都是這個量,還是有較大幅度的波動?”
“波動還是比較大的。第一年最多,後面兩年一年比一年少。離開的時候,差不多比第一年少了近40%”
“從採購金額的變動上,你看出了什麼?”
“公司業務訂單在減少。”
“為什麼會減少得這麼厲害。”
“主要還是受環境的影響,疫情和中美貿易戰對公司影響比較大。”
“為什麼對你們公司影響大?”
“不只是我們公司,對大多數公司都大。我們產品主要是外銷的,所以影響更大一些。”
“公司內部因素呢?”
“成本控制上做得不好,關稅一加,價格上的競爭優勢就沒了。”
“提到成本,採購成本是公司運營成本中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你對採購成本控制方面有什麼心得?”
“每年公司都有降本的指標,根據降本的目標,一家一家的找供應商談,迴圈滾動地談。”
“採購總想買到最低的價格,供應商卻總想賣出最高的價格,怎麼樣才能談成?”
“多家比價,最低者得。或者比較著來,談完A家,用A的價格去比b,談完b家又再回來跟A談,反覆比較壓價。”
“是個辦法。但這裡面有三個問題:一、賣家總比買家精,沒有利潤的生意,他不會做,這樣比來比去的,總有供應商不玩的時候。二、供應商之間其實也會通氣的。即便老闆之間沒有,業務員之間也會有資訊流通,畢竟圈子就這麼大,人流來流去,總有熟悉的。三、如何解決一分錢一分貨的問題?價低未必價效比就高。”
“你說得對,不考慮質量、交付、產品技術的競爭力,光比價格沒有意義,但公司往往對採購的要求是每年要降多少成本。”
“採購成本的構成有哪些?”
……
“怎麼核算一顆物料的合理成本和價格?有幫助供應商降低成本的案例分享嗎?”
……
“你對供應商關係管理怎麼理解?”
……
“你對供應鏈風險控制方面接觸得多嗎?有沒有具體的成功案例?”
……
“如你開始所說的,近幾年你公司採購量波動很大,如何在控制庫存和平衡風險之間取捨?”
……
“如何評估和識別一家供應商是否存在經營風險?或者簡單地說,怎麼提前發現一家工廠可能會倒閉?”
……
“你對現在的晶片市場怎麼看?”
……
“如果有人打招呼,向你推薦一家供應商,你會如何處理?”
……
在我的一連串問題轟炸下,宋文哲同學越來越緊張,漸漸地額頭都開始冒出汗來。業務能力也瞭解得差不多了,我決定結束業務能力的瞭解,換個話題聊聊。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